武隆文旅:书写国际化“巴渝趣致”

现代旅游业的本质属性是现代生活的生产性服务业,旅游让现代理念、审美体验与生产生活方式密切交织,促进高密度、加速度的跨界流动,是高度现代性的产物与引擎。武隆作为拥有七块金字招牌的旅游大区、强区,紧扣“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做深产业链、提升贡献度”主线。二十多年来,武隆以开拓创新的昂扬态势,与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精神,牢牢抓紧喀斯特生态文明这个“牛鼻子”,实现从不见经传的“山区武隆”到遐迩著闻的“中国武隆”,正加快迈向享誉国际的“世界武隆”的蝶变。

书写绿色生态之美,呵护共生之野趣。溶洞、地缝、天坑、竖井、峡谷…这座因喀斯特地貌造就的生态博物馆,交织演绎“雄、奇、险、秀、幽、绝”的至美胜景,无不让人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武隆恪守“喀斯特蓝、乌江绿、云雾白”的“山盟江誓”,杜绝“俯瞰世界遗产、最美后花园”别墅集群这类陷阱诱惑,坚持严管生态空间、严守“三条红线”。绿色生态作为基本底蕴和鲜明底色,离不开理念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技术的支撑,以及资源、产品与产业的联动。武隆以“全域旅游”吹响绿色发展的号角,畅通“两山论”的转化渠道,通过打造仙女山“碳中和”景区等可持续发展项目全面搭建低碳旅游场景、谋划定制适宜各类人群的低碳旅游线路,引导游客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在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上做足“山水文章”。

书写协同创新合力,透溢共享之心趣。武隆遵循“一心融合、两山互动、多点协同”的发展思路,统筹系统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有序分层、有机更新,实现文旅关键要素的根本性、渐进性创新,全力构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美好生活空间发展格局。通过政府培育“市场大海”,激活市场主体“岛屿”,武隆着力打造研学、运动、艺术、康养、婚恋、服务六大“旅游+”业态,培育特色优质的旅游产品集群,以科技赋能文旅创新发展,实现信息平台“在线”、移动端“在手”,触摸屏“在场”、“在云端”共享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武隆高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秉持“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倡导一种新式“洁白朴素”的生活方式,推助“旅行社”“跟团式”游客向专业游客、文化游客和知识游客的转变,让其在旅程中即时领略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旅游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共生的产业协调发展态势。

书写国际对话篇章,创造共同之理趣。旅游促使游客以他者的眼光和身份感受深究“异地的别趣”,造就“跨文明、跨文化、跨国别、跨民族”的异质审美体验。武隆不仅要巩固国内细分市场、“做透国内游”,还要深耕国外常驻市场、“做实入境游”,立足“视野、标准、关注、参与、引领”的“五个国际化”,统揽全区旅游规划、建设、运营和发展。从在地流通方面,武隆加快推进“三高一快三普”铁路网络与“零换乘”工程,提升景区“最后一公里”品质,建立健全四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推动全域国际旅游风景道大环线建设。从互鉴交流方面,武隆坚持拥抱“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实施路径,积极参与其他国家、城市、企业之间的多元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实施精准营销,壮大文化旅游国际交往的“朋友圈”,主动把握发出“巴人遗风、山水遗情”中国声音的际遇,努力提升自身的世界高度和跨文化对话能力。

为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的建设定位,武隆旅游以国际化为引领的“三次创业”,既是国内旅游强区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亦是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武隆将致力于山地文明视角下本土文化坐标的确立与表述,推动世界跨民族多语种的武隆书写,积极献策于当下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新格局,让文化共同体所营构之美,呵护共生野趣、透溢共享心趣、创造共同理趣,通达自然与人文的全球共享。

(冯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FengLang@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140249.html

(0)
上一篇 2023-08-31
下一篇 2021-01-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灵雀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