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冲击下社区干部能力建设的做法与思考 ——以西塞山区黄思湾街道为例

调研背景

2020年春节伊始,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全面爆发,各行各业都按下了“暂停键”,街道、社区却成为了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四类人员”收治、小区封控管理、居民生活保障服务、社区环境卫生消杀、拉网式大排查……一时间各种工作、诉求、情绪都如潮水般涌入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成为社区干部工作能力的一场“大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社区作为基层治理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因工作人手不足、上下级间信息不对称、防控手段单一、法律意识不强、服务居民水平有限等实际情况,使得社区在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服务、情绪疏导、消除恐慌心理、舆情管控等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鞭长莫及。此次疫情爆发后,暴露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社区建设稍显滞后、社区保障不足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社区干部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应对以疫情为代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

基本现状

黄思湾街道辖区总人口5597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31.2%,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辖区80%为冶钢家属区,少部分为工矿集团东井、道士袱煤矿职工家属区和外来人口混居区,属于典型的老工矿城区。辖区内居民区多以开放式小区为主,拥有成熟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较少,社区承担了部分物业的工作,居民对社区的依存度较大。

黄思湾街道下辖5个社区,共有社区“两委”干部44名。其中男性9名,占比20.5%;女性35名,占比79.5%;20-30岁6名,占比13.6%;30-40岁14名,占比31.8%;40岁以上24名,占比54.5%;本科及以上学历7名,占比15.9%;大专学历25名,占比56.8%;大专以下学历12名,占比27.3%。由此可见,黄思湾街道社区干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年龄结构偏大,普遍集中在40岁以上年龄段,20—30岁的干部人数较少,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二是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占比较高,加大了社区各项工作开展的难度。三是学历普遍不高,大专及以下学历人数占比较高,社区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工作能力受限。

现有工作做法

实行“三个百分制”考核,压实“五项责任”

为进一步落实落细西塞山区《关于强化疫情防控工作五项责任制开展“十个再一次”行动的实施方案》,黄思湾街道创造性推行“三个百分制考核”工作机制。该项工作机制将社区、网格、下沉社区的市区党员包保干部、守卡干部、社区志愿者等作为考核对象,通过电话随机抽查、实地督查、检查工作台账、群众见面访谈等方式,对社区、网格的包保排查、配送发放、人员聚集、舆情管控、值班值守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灵活运用市、区督查组热线电话投诉反馈问题等成果,按照评分细则,对社区、网格进行打分排名,形成督查通报,并形成明确的奖惩制度。

截止目前,黄思湾街道已发放督查通报2期,连续开展自查3天,社区、网格、包保人员更加重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更加自觉主动并反复了解包保对象实时情况与需求,全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也正稳步推进、逐步提高。

存在问题

1.人员补充不足。疫情发生以来,黄思湾街道平均8名社区工作者守护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1200名群众,并持续高负荷工作超过一个月,工作人员压力迫近临界点。黄思湾街道辖区范围内多为老旧的社会性小区或无物业小区,又恰逢春节返城高潮,人口流动量大,难以管理。辖区内社区志愿者多为年龄较大的党员群众,此时属于易感人群,不能让其发挥志愿者作用,缓解社区工作压力。虽市、区均安排下沉在职党员干部补充社区工作力量,但其只是暂时性下沉至社区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旦复工,他们将全部返回原工作岗位,而社区仍承担着大量防控工作任务,届时工作压力只增不减。

2.物资配备不够。口罩、84消毒液、医用酒精、防护服、护目镜等均为基层防疫工作前线最紧俏的物资,虽有市、区两级下拨的专款与物资、有社会各界、其他地区捐赠的物资等,因社区工作人员要多次多轮逐户上门开展摸排、测温、宣传等工作,存在较大风险,防控物资消耗量大,供不应求。 且由于疫情期间交通管制,商铺暂停营业,社区干部日常生活物资得不到保障。每日工作强度大,工作餐难以得到保障,常常靠泡面充饥。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社区干部的健康安全,还会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工作起来有顾虑。

3.管理服务水平不强。一是科学防疫水平不高。没有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造成群众与社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社区不能实时将最新的防疫政策、进展情况传达给群众,群众的需求也不能迅速地被分门别类,导致社区处理应急事件的速度、能力还不够;二是法制宣传还不到位。仍存在一些居民不配合社区居家隔离、测体温、信息摸排等疫情防控工作,甚至出现强行冲卡、与守卡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的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区法制宣传、政策宣传、警示教育力度还不够,部分居民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三是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多采用“人海战术”,社区干部们频繁入户上门不仅耗时耗力还加大了交叉传染风险,口头询问居民行踪信息不够精准且很难得到核实,工作效率不高。

4.居民参与度不高。在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没有充分发挥楼栋长、居民小组长的作用。随着居家隔离时间增长,部分居民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有少部分居民隐瞒信息、拒不配合。

对策建议

1.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一是压紧压实责任。保证每个网格按社区实际情况、人口比例配备充足的网格工作人员,将市、区两级包保社区工作机制常态化,确保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调配市、区下沉在职党员干部,将网格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细化分工到各片区、各楼栋。二是实施信息化管理。社区应补齐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面短板,发挥公共视频监控作用,推广刷二维码进出等模式,以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同时,上下各级单位应加强数据、信息共享,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三是注重人才培养。采取人性化管理,为社区网格员提供充足的工作保障、休假保障,并定期开展应急知识、防疫知识等各类专业培训,促进其提升工作能力。

2.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一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市区街道各级包保责任人要重心下垂,靠前指挥,对于工作失职、排名靠后的社区干部实行约谈制,并依规进行追责,做到“失职照单追责,尽职照单免责”。二是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对社区工作进行打分排名,将社区考核最终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前提条件。建立一定的晋升机制,让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有向上发展的空间。按照上级政策,对参与疫情防控的社区工作者,予以适当补助。通过激励机制,让一线干部既有干劲也有奔头,确保凝聚正能量,提升工作质效。

3.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承担了较大的工作压力,既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感,又有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责任感。在特殊时期,更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不能一味给社区工作者施压,一味追责问责,而是积极帮助其认识问题、提升能力,并继续给予锻炼的机会,以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明确哪些错误必须追责,哪些错误可以免责,让社区干部在开展工作时有明晰的行动准则和稳定的心里预期。

4.提升群众参与度。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仅依靠街道、社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最大程度争取到居民的支持和配合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方式宣传教育,让居民树立正确的主观意识;一方面要严格规劝和执法力度,约束居民的个人行为;另一方面可采取社会信用、文明积分等方式,加强引导。还可以采取信息上报“以奖代补”、党员和居民骨干积极带动等方式,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社会参与的角度,提升公众互助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减轻社区工作压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Surrea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grassroots/11704.html

(1)
上一篇 2020-10-23 10:30:50
下一篇 2020-10-27 10:41:5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