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  初心不改

文/湖北2020届选调生 郑力之

“你一个小姑娘怎么会想要来基层工作啊?给你打个预防针,基层条件艰苦,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是我任大学生村官时,镇组织委员对我说的话,转眼已经过去了三年,我从一名大学生村官变为了一名基层选调生,工作地点从深度贫困村来到了一般贫困村,虽然身份改变了,但扶贫路上,初心不改。

吃得了苦吗?

回想起2017年到村时,村支书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来了一个女娃娃,吃得了苦吗?我也在心中问自己:能吃苦吗?答案是肯定的,来到基层,当然要吃苦,必须能吃苦。但是最初的半个月,我却打起了退堂鼓。因为不熟悉环境,村支书让我守在村委会看看资料,熟悉熟悉村情,顺便接待来访的村民,可是当我向来访村民表明身份时,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大学生村官?你刚来,和你说了也不懂,我还是等支书(队长)回来了再过来吧”。一边看着村两委和工作队每天早出晚归忙碌的身影,一边想着村民对我的不信任,不禁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可我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便在心中暗暗发誓,以三个月为限,努力改变现状。第二天,我主动找村支书和驻村工作队长,向他们表明我的决心,希望自己能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电脑操作和资料整理等。从那之后,我便化身“小跟班”,每天跟在队长的身后,上农户家串门;兼职“小喇叭”,向村民们宣传最新惠农政策;变成“码字侠”,将纸质台账录入电脑存档。慢慢地大家对我熟悉了,知道村里有个叫“荔枝”小姑娘,愿意主动和我反映问题,而我也渐渐融入了新环境,适应了新岗位。

将心比心

“段阿姨,上次我和您说搬到安置房去住的事情您考虑得怎么样了?您看这下雨天,屋里头又漏雨了,您眼睛不好,家里就您一个人,不小心滑倒了可怎么办,安置房就在村委会边上,三组的汪奶奶也去搬过去了,那边的房子虽然没有现在这个大,但是大家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呢,您再考虑考虑”。这是我的帮扶对象之一,劝她搬到安置点居住是我的工作任务。类似段阿姨这种旧房有安全隐患必须搬迁而又不愿意搬迁的贫困对象有很多,有的是舍不得拆除老房子,有的是担心产业发展,还有的是忧心生活方式......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村两委和工作队多次到邻村邻县学习,回来后将学习的心得、想法与村民们商量、讨论,并根据大家的意愿,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决定在安置点周边发展西瓜和葡萄种植。村民们既可以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分红,也可以选择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另外还在安置房的前后规划了菜地和农具房,尽可能保持大家原有的生活状态,让大家“搬得进,住得下,能致富”,解决搬迁后顾之忧。后来,段阿姨也搬到了安置点居住,还成为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年能增加不少收入,看着她开心的笑脸,我从心底里高兴。

重新启程

2020年12月我来到了新的工作地点—阳新县龙港镇石下村,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虽然没有了初入职场的迷茫,但是依旧有许多需要攻克的难关,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语言关”,当地的老百姓几乎不会说普通话,而我一个外乡人又不懂本地方言。为此,每当有群众来反映问题或是入户走访时,我便竖起“八卦”的耳朵,听他们在说些什么,有时候还将他们的对话录下来,事后反复的听,有不懂的地方主动询问村干部。除此之外,每天下班后我会到包保户成阿姨家和她聊会天,一方面是学习方言,另一面也是为了掌握她家的情况。经过半个月的努力,虽说不能完全听懂,但能明白一二了。今后我还需继续努力,不仅要听得懂群众的声音,还要学会当地的语言。因为只有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雨露计划开始申报了告诉我一声咧”、“我的插秧机被电线杆压坏了,怎么申请赔偿啊”、“帮我看看申报慢性病补贴要哪些资料呀”,这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都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情,丝毫马虎不得。虽然我所做的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但是各项扶贫政策就像是希望的种子,只有坚持不懈的播撒,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实。我只是千万个播种员中的一员,就像是千万滴水滴中的一分子,唯有我们坚持不懈才能穿透“贫困”之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刘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grassroots/12347.html

(2)
上一篇 2020-12-01 15:32:52
下一篇 2020-12-16 19:14:3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