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不走、打着倒退”?贫困界的“阿斗”就该对症下药!

作者:李世杰 (永胜县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

大家一谈论起贫困户等靠要”问题,就如鲠在喉。

在扶贫攻坚实际工作中,始终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贫穷为荣、争当贫困户以及无理由、无根据地污蔑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等现象。有的贫困户甚至为了贪图挂钩帮扶部门无偿送去的一点“小便宜”,明显发生“扶贫攻坚路上赶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丑恶社会行为。

这些贫困户不是缺资金、缺技术,也不是缺项目、缺人才,而是典型的“扶不上墙的泥巴”和自甘堕落的“阿斗”。

当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有些地方扶贫政策也落实了,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少,但成绩就是不明显,甚至停步不前。究其原因,是我们太重视“扶”的外在因素,而忽视了贫困户致贫的内在原因,对于贫困界的“阿斗”没有对症下药,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扶志和扶智,补足精神上的“钙”。

人穷最怕志短。在以往的扶贫帮困中,往往比较注重输送物质等有形的东西,或多或少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帮扶。脱贫致富首先要提振贫困群众的精神,激发起他们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起贫困群众这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窃以为,具体来讲,就是要开展好三项教育、四项行动。

开展好三项教育,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力量

首先,要开展好普法教育。把法治宣传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重点组织学习宣传与农村工作、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不诚信、不讲孝道、不懂感恩、不守社会公德人群的法治教育,让群众知敬畏、明是非。同时,积极开展“巡回法庭”深入社区、村寨活动,让群众参加案件庭审,反思自己在生产生活中的得失,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其次,要开展好诚信教育。要积极引导基层党员群众诚信对待组织、诚信对待各类调查,在生活中讲诚信、讲道德,可结合工作实际制作和宣传诚实守信宣传册和公益广告等,正确引导贫困群众见贤思齐。

对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怀感恩之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和群众,在各类慰问及其他优惠扶持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相反,对于那些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得扶贫政策待遇、骗取扶贫资金支持,在贫困识别、贫困退出中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拒不履行建新拆旧义务,在享受产业、建房扶持性贷款后拒不履行相关合同义务等不良行为者,可按照《村规民约》等,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批评教育,取消相应的政策待遇、资金支持、最低生活保障等,达到“惩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再次,要开展移风易俗教育。通过设立专栏、播放公益广告、开设道德讲堂、编创文艺作品、推行村规民约等形式,倡导喜事新办、丧事减办、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崇德向善、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同时,与村民小组签订移风易俗责任书,将移风易俗相关规定融入村规民约,并设立村级监督理事会对执行移风易俗规定情况进行日常监督,采取教育、曝光、收取罚金等措施加强管理。

开展好四项行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第一,要开展好技能培训行动。要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好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把培训地点从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猪圈牛舍,让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学习。多组织开展挖掘机驾驶技术、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为贫困群众“造血增能”,拓宽农村劳动力勤劳致富和转移就业的通道。

第二,要开展扶贫政策支援行动。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要因户因人制定政策,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于有创业想法而无资金的贫困户,想办法通过金融渠道帮其解决资金来源;对于技能缺失的贫困户,帮助劳务输出或就业,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并把落实专项投入、完善资源整合、对接金融服务、探索资产收益、强化资金监管作为投入保障措施,通过基础扶贫工程、民房安居建设、生态补偿扶贫、教育扶贫和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社会保障扶贫、社会精准帮扶、党建促脱贫“双推进”等工作,把项目资金集中使用,让群众积极参与,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三,开展感恩回馈行动。鼓励社会力量到贫困村投资兴业,立足贫困村的自然人文资源,编制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带动贫困村整体发展。鼓励引导村干部、致富能人、产业大户带头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贫困群众提供各种有效的帮助。建立和完善对回乡创业与贫困群众就业帮扶机制,鼓励引导广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倡议有能力的企业参与援建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捐赠扶贫,并重点向贫困家庭高校学生、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倾斜。

第四,开展助农算帐行动。要结合农村农事活动,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讲历史、讲困难,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这些年来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看到自己享受到的各方面优惠和扶持政策,从内心深切体会发展带来的实惠。要借助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的契机,不漏村、不漏组、不漏户,讲述身边的脱贫故事,宣传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心怀感恩的观念。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的志气。没有移不走的穷山,但唯有精神扶贫才能彻底斩断“穷”根,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做到“志、智”双扶,就能不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自强意识、诚信意识以及对党的感恩意识,破除脱贫攻坚工作中部分基层党员群众“等靠要”思想,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2)
上一篇 2018-03-23 23:18:08
下一篇 2018-04-10 22:42:4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