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祥:大立色村“四类房”调研考察报告

自古以来,安居才能乐业。唐朝大诗人杜甫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呼“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用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等等,表达了对天下寒士拥有广厦的殷切希望。时至今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①]的提出,“五个一批”工程有序推进,真脱贫、脱真贫。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持续增产,农村持续改善,大多村民均盖新房、喜搬新居。但一些村民由于发展不充分、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至今还未脱贫,居住条件差,也即现如今仍然居住在“四类房”中(四类房是指:主房是石棉瓦、彩钢瓦、空心砖、土墙)。“四类房”具有安全系数低,环境卫生差,居住舒适度低等缺点,是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啃下的“硬骨头”。因此,为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同全国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必须攻克改造“四类房”,提升人居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先对大立色村“四类房”情况进行精准摸排,以摸清底数,找准病灶,为之后拿出实实在在措施、精准施策,奠定坚实基础。

一、“四类房”调研考察情况

(一)大立色村简介

大立色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郭大寨乡北部,距离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村分为5个自然村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43户1469人。其中,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只有322人。全村设党总支1个,辖2个支部5个党小组,有党员74名。现有耕地面积1123亩,其中水田354亩,旱地769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为核桃、茶叶、烤烟等。其中,茶园面积1285亩,核桃面积8273亩,百年树龄以上古树茶1000株,古树核桃788株。畜牧业主要养殖黄牛、黑山羊、土猪、老品种土鸡等。全村有商铺14家,通水、通电、通公路。据统计,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920元,人均占有粮食826公斤。总体而言,大立色村是一个虽然是一个贫困村,但自然环境好,群众勤劳肯干,乡风文明,社会经济较好。

(二)调研考察情况

为深入细致准确地查清楚大立色村“四类房”情况,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村三委和扶贫工作队共分为三个队,在村小组长的直接引导下,用2星期左右的时间,对大立色村辖区的10个村民小组展开地毯式搜查。

调研考察过程中,三个调研考察工作队对均高度重视,认真扎实开展工作。每到一家“四类房”住户中,均认真观察、亲自测量,综合采取“问、望、量”等方法,详细记录“四类房”房主基本信息、房子基本概况、存在隐患、改修建建议等,并拍照留痕。

(三)“四类房”调研考察大数据分析

经过2个星期的认真细致调研考察,三个调研考察工作队采集了大立色村“四类房”大数据,现分析如下:

1.“四类房”总体概况

如上文所述,大立色村现有农户343户1469人。根据“四类房”调研考察报告组采集的数据看,整个大立色村“四类房”共有户数为114户,占比为33.24%。可见,大立色村“四类房”占比较大,改善“四类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其中,以居住条件较差的石棉瓦、彩钢瓦、空心砖为分析样本,大立色村所辖的10个村民小组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一:大立色村石棉瓦、彩钢瓦、空心砖住户统计表

小组名称 大麦地 上坡坝 下坡坝 上大寨 小立色 下大寨 丫口街 大理寨 老穆寨 岔路小组
户数 8 24 13 9 13 12 11 8 11 4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大麦地、上大寨、大理寨、岔路小组这4个小组的“四类房”住户少于10户外,其余村民小组的“四类房”均超过10户,其中上坡坝的“四类房”住户高达24户,可见其改造数量大,难度高,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小组自然地理条件差,社会经济欠发达,需要大力扶持,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才能妥善提升“四类房”居住环境,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攻坚战。

2.C级、D级“四类房”情况分析

在统计“四类房”中,重点是查清楚其中的C级、D级住房。根据住房安全系数、修建时长、结构构造、环境卫生、稳固程度等综合措施,把“四类房”分为A级、B级、C级、D级,被评定为A级、B级的“四类房”,其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稳固程度好,不是改修建的重点对象。与此相对,C级、D级则是“四类房”中较差的居住用房,有其是其中的D级,大多年久失修,修建时间较长,安全系数、稳固程度较差,是改修建的重点对象。

表二:大立色村C级住房统计表

村民小组 大麦地 上坡坝 下坡坝
户数 8 24 13

从上表分析可见,在大立色村现农户343户1469人中,C级住房共有45户,占比为13.12%,C级住房所占比例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立色村所辖的10个村民小组中,只有大麦地、上坡坝、下坡坝这3个村民小组中存在C级住房,其中又以上坡坝为多,占比高达53.33%。所以,在今后C级住房改造提升过程中,要重点主抓大麦地、上坡坝和下坡坝,尤其要狠抓上坡坝的C级住房改造提升工程。

表三:大立色村D级住房统计表

村民小组 上大寨 小立色 下大寨 丫口街 大理寨 老穆寨 岔路小组
户数 9 13 13 11 8 9 4

D级住房是较为危险的住房,大多都需要拆除重建,住户贫困,改造难度大。从上表可看出,在大立色村辖区的10个村民小组中,7个村民小组存在D级住房,占比为70%,占比较大。其中,除了岔路小组D级住房在5户以下外,其他村民小组D级住房均在5户以上,小立色、下大寨、丫口街三个村民小组的D级住房在10户以上,是重点改建的对象。

4.石棉瓦、彩钢瓦、空心砖住房情况分析

石棉瓦、彩钢瓦、空心砖是“四类房”中居住条件较差的三类住房,其安全系数、舒适程度较低,是脱贫攻坚中需要重点攻克的对象。解决好着三类住房,对于提升人均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表四:大立色村石棉瓦、彩钢瓦、空心砖住房情况统计表

大麦地 上坡坝 下坡坝 上大寨 小立色 下大寨 丫口街 大理寨 老穆寨 岔路小组
 石棉瓦户数 8 15 8 5 8 8 7 4 6 1
彩钢瓦户数 0 0 1 1 0 0 0 0 0 0
空心砖户数 2 6 5 1 0 1 4 1 1 0

从上表整体来看,大立色村所辖的10个村民小组中,石棉瓦户数最多,10个村民小组中均存在石棉瓦住户。而彩钢瓦户数则最少,整个大立色村只有2个住户,其中一户在下坡坝,另一户在上大寨。所以,在“四类房”改造过程中,彩钢瓦住户改造因为数量较少,因此改造难度较小。与此相对,石棉瓦住户改造难度则相对较大。此外,空心砖住户改造难度也不大,除了上坡坝和下坡坝超过5户外,其余村民小组均低于5户,也可以集中力量对其加以改造。而石棉瓦住户则与之不同,除了大理寨和岔路小组外,其余村民小组石棉瓦户数均超过5户,户数众多,需要重点攻克。

5.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四类房”情况分析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主客观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一般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门路不够,发展思路不宽,发展理念不先进,因而是脱贫攻坚中重点帮扶的重点人群。

至于“四类房”的改修建,对于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言,更是难上加难。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自身条件限制,经济窘迫,提升居住环境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遥远的事情。所以,认真统计、分析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居住情况,并对症下药,加大定点扶持力度,他们的“住房难”问题,是可以并且应该能攻克的。

表五:大立色村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户数统计表

大麦地 上坡坝 下坡坝 上大寨 小立色 下大寨 丫口街 大理寨 老穆寨 岔路小组
低保户数 4 6 7 4 5 4 1 4 3 2
残疾人户数 0 1 4 1 5 3 2 2 1 3
建档立卡贫困户数 3 10 7 1 4 4 1 1 4 1

从上表来看,低保户、残疾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大立色村所辖区村民小组中。其中低保户较多的是下坡坝、上坡坝和小立色村,均超过5户,其余7个村民小组的低保户均在5户以下。残疾人户数只有小立色村民小组超过5户,其余9个村民小组的残疾人户数均在5户以下。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上坡坝和下坡坝为最多,分别为10户和7户,反映出上坡坝和下坡坝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

在“四类房”该修建过程中,一定要区别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四类房”改造,优惠政策需要向他们倾斜,加大支持力度,才能有效促进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改善,才能最终夺取改造“四类房”、提升人均环境的伟大胜利。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对大立色村“四类房”实地调研考察中,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一下就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如下分析。

(一)改造意愿不强烈

实地调研考察中,对于一些修建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居住条件较差的“四类房”时,我们调研考察组均会动员相应户主进行改修建。

但有趣地是,99%的户主均会给予“没钱”、“没有材料”、“没有经济支持”等等类似的原因加以委婉拒绝。从中,可见他们对于改修建住房的意愿十分薄弱。

当然,这其中起根本决定性因素的还是,他们自身贫困,缺乏修建的经济实力。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观念、态度,一般都对居住条件要求不高,改造积极性、主动性、内生动力十分欠缺。

(二)存在“一刀切”现象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相对于产业增收、教育扶贫、素质改善这些更为根本、更为长远的扶贫对策而言,改造住房,有“见效快、看得着、周期短”的效果。迫于考核、督察压力,因而“四类房”改造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推进工程。可见,有本末倒置、治标不治本、追求短期之效的嫌疑。

为了形象,为了整齐划一,为了应对考核,石棉瓦、彩钢瓦、空心砖、土墙也即“四类房”,一般需要改修建,以做“形象工程”。但是,我们在调研考察过程中发现,有的石棉瓦、彩钢瓦、空心砖、土墙房屋,修建年代较短,十分牢固,安全系数大,住着也十分舒适,但也列入考察调研的对象之中,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政策支持力度、宣传力度不够

一般而言,“四类房”的改修建过程中,根据该修建的不同,扶贫补贴从二万到几千元不等。但是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二万到几千元的补贴,对于贫困户改修建住房,可谓“杯水车薪”,扶持力度不够,扶持效果不佳。这也是众多贫困户不愿意改修建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调研考察中,许多村民对“四类房”改修建的政策不清楚、不理解,“一问三不知”,这种“疑惑”严重影响了村民改修建、提升人居环境的积极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存在对“四类房”改修建宣传力度不够、不及时的问题。

(四)部分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缺乏

在调研考察中,我们发现:有的贫困群众晚上不睡觉,白天起不来,以至自家良田杂草丛生;有的贫困群众整天不务正业,怕苦、怕累、怕事,惟一不怕挨饿;有的贫困群众宁愿居住在脏、乱、差的地方,也不愿动一动手,扫一扫、擦一擦、洗一洗;有的贫困群众赌博成瘾,整天梦想“好手气”,幻想“赢大钱”;有的贫困群众对未来无打算,得过且过,无精打采,精神颓废;有的贫困群众以贫穷为荣,“吃拿卡要”思想严重,心想反正国家要扶贫,那就等着、靠着、盼着,就是不愿干、不想干……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极少数这样的贫困群众,可谓难啃的“硬骨头”。而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扶志、扶智,给这些极少数的精神贫穷的群众填补精神的短板,以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坚决打赢精神扶贫这场硬仗,才能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三、对策建议

为切实提升村民人居环境,实现安居乐业的愿景,立足于“四类房”调研统计结果及存在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一切的问题均是人的问题。马克思也说过,人是生产关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脱贫攻坚中,在“四类房”改造过程中,均要高度重视人的作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才能最终真脱贫。

一要充分发挥贫困群众身边典型榜样的积极带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身边的榜样,因为具有可比性、熟悉性,看得见、摸得着,激励带动作用更为明显。那些昔日同是贫困户的左邻右舍,由于诚实劳动,辛勤耕作,已经住上了砖房,有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不愁吃、不愁穿,已完全脱贫。如果一些精神贫困的贫困群众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并在做了充分比较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就会激发自尊心和奋进心,一旦拥有这样的积极健康心理,就可以实现“精神脱贫”,物质脱贫方面的脱贫也就指日可待了。

二要宣传、树立“脱贫为荣、贫困不好”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培育和践行“脱贫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让那些极少数的精神贫困的贫困群众明白,贫穷不是人生,人生而为人,就要通过自身的勤劳,努力致富。脱贫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脱贫是一份责任,是生而为人的主体的体现。并且,通过宣传身边典型脱贫成功案例的形式,让这些极少数的精神贫瘠的贫困群众明白,脱贫并不是“水中月、镜中花”,而是简单易行的,别人可以脱贫致富,我也可以脱贫致富,人人均可脱贫致富。

三要让精神贫瘠的贫困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树立不辜负党恩的思想。当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党和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立下“愚翁移山”志,“不破楼兰,终不还”。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所以,面对党和国家的帮扶,任何贫困群众都有义务、都有必要知党恩、感党恩。在恩情面前,绝对不能自暴自弃、绝对不能得过且过,而要健康向上,以积极奋发的姿态,夺取脱贫致富的胜利果实,向党交出满意的答卷。

四要更关心、更支持、更帮扶这些极少数的精神贫困的群众。一些精神贫困的群众,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欠缺,从小染上不良习性,对外面世界缺乏了解,自身能力较低等等因素,以至于单独依靠其自身“觉醒”、“醒悟”是较为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专人帮扶,关心他、帮助他、支持他,给他带去好的生活习惯、带去先进的思想、带去榜样和力量,这些极少数的精神贫困群众,一定可以、并能够成功脱“精神”之贫,致“物质”之富。

五要建立健全脱贫致富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外界激励、监督与惩戒机制作用。对于那些经过自身努力,成功脱贫的群众,要继续给予帮助,加大奖励力度,一方面巩固其脱贫成效,另一方面也在社会上形成正面鼓励效应,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至于那些屡教不改,沾染赌博、吸毒等恶习的精神贫困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教育、强制戒毒等措施,加以监督、惩戒,切实改正其不良习性,为脱贫致富奠定良好的个人基石。

(二)加大政策支持与宣传力度

在“四类房”改修建过程中,一方面,居住在“四类房”中的群众大多经济困难,经济收入来源少,财力薄弱;另一方面,改造“四类房”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尤其在钢筋、水泥、砖石等修建及装修成本较高的今天。所以,补贴二万到几千元,对于贫困户化大力气、下真功夫改修建“四类房”的支持力度不够。这需要继续调研考察,结合市场价格因素,针对不同的改、修、建程度,制定阶梯性的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以切实能为贫困群众改修建房屋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以切实提高群众改修建的积极性。

此外,党的政策好,上面的政策好,要落地生根,要开花结果,要见实效,需要宣传,需要群众知晓。为此,针对“四类房”改造过程中,群众对相关政策不熟、不懂的问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宣传方式,通过一对一宣传、广播宣传、小手册宣传、动画宣传、标语宣传等提升宣传效果。

(三)既“治标”,更注重“治本”,综合施策

1.筑牢夯实产业发展之基

只有产业兴旺,经济发达,才能为改造“四类房”提供坚强支持和绝对保障。此外,是否是真脱贫,脱贫之后能否持续,可以说,必须靠产业支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产业扶贫放在脱贫攻坚八大重点工程之首。从中可以看出,产业脱贫在脱贫攻坚战略中,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举措。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大多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自然地理环境各异,但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有的地方自然环境幽美,可以坚持“旅游+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有的地方农产品独特,品质优良,可以坚持“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有的地方畜牧业富有特色,可以坚持“养殖业+畜牧业深加工+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各地的条件不一样,因此产业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调研,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切实结合当地情况,结合市场需求,扶植当地百姓兴办实业,大兴产业,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源头活水。

2.筑牢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四类房”改修建同样如此。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团结带领群众,出实招、谋实事、求实效,形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为此,要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积极开展抓党建促脱贫行动,严格规范党支部规范化创建,深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 、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日、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3.筑牢夯实乡村文化精神之基

“四类房”改造要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变“要我改”为“我要改”,纠正“等靠要”、“理所当然”、“好吃懒做”等不良现象,积极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努力提升村民素质。教育扶贫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积极扶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和贫困道别。此外,加强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村文化活动场所、村图书馆、村培训室等,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村民加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确保在强袋子“鼓起来”的同时,脑袋子也“强起来”。

4.筑牢夯实农村社会建设强基

在“四类房”改修建过程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比如,加强道路建设、自来水建设、危旧房修建、网络建设等等。此外,社会保障兜底还可以脱贫一批。对于那些重度残疾人、孤寡老人、身患重病人、孤儿等导致贫困的,而自身又无发展能力的,国家通过低保、救助等措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切实解决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与扶贫工作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作用。努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

5.大力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大多生态良好,自然环境保护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开荒种植、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问题。为此,在大力开展“四类房”修改建的工作中,重点做好生态产业培育、生态修复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择优安排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严格落实生态补偿制度,守住生态宜居的家园。

“四类房”改修建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我们要以“四类房”改修建为契机,坚持大扶贫、整体扶贫观。既做收效快、时限短的“四类房”改造工程,又做见效慢、着眼长远、间接增收的扶贫工程,以精准扶贫这项系统工程,带动大立色村经济社会的系统全面发展,全面夺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的胜利。

[①]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再次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周国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grassroots/1937.html

(27)
上一篇 2018-04-28 22:17:44
下一篇 2018-05-10 23:00:4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