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23年,昭通这个村支书说:“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

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

说这话的人叫张云辉,是昭通市永善县任坝村支书。他23年如一日,执着坚守,带着群众一个劲往前冲,奋斗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坚守岗位23年,昭通这个村支书说:“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

他的本子上记满了群众的小事

每当说起张云辉,永善县黄华镇任坝村红椿坪小组的陈方元感激涕零。

早年,陈方元的妻子患有癫痫病,靠自己一人硬撑着整个家。“天下雨,房见天;风一吹,锅里接。”每到夏季,陈方元家因为漏雨到处湿漉漉。张云辉知道后,跑到黄华镇民政所争取救济资金,为陈方元家买了彩钢瓦,又组织村民为陈家搭起了简易房子。

坚守岗位23年,昭通这个村支书说:“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

上沟、下沟、猴子岩3个片区是任坝村青壮年相对较多的村组,当地村民大都外出打工,留老人和小孩在家。眼看山陡路窄,张云辉放心不下上学的娃娃们,于是他每到学期开学就组织群众修路,砍掉孩子上学沿路的杂草,让孩子的上学路不再艰难。

“智障的李明德家差粮食,下沟堰沟堵塞、饮水不干净……”张云辉的本子都被这些群众的小事挤满了。他从每一件细小的实事做起,为村里的大家服务。“我是在这里出生的,哪怕一件小事,也要认真做好,要对得起群众。”张云辉说。

“借”四川电点亮村子

坚守岗位23年,昭通这个村支书说:“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

曾经的任坝村不通路、不通电,一到晚上,村里便一片漆黑。而张云辉却发现,就在对面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建有好多中小型电站,电力富足,为何不过河从四川拉电?这个想法得到了全村的响应,最终,任坝村“借”四川的电点亮了村子,结束了煤油灯时代。

1995年,任坝村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好景不长,2016年,由于地质变化等因素,水源下沉枯竭,饮用水成了一个大问题。很多群众在自家楼顶安了蓄水塔,用水泵抽水上去储存,但还有很多人面临“一天要用一半的时间挑水,早上要‘讲人情’排队”的局面。张云辉见状,常常彻夜难眠,思考要如何解决村里的吃水问题。在征求过大多数群众意见后,最终决定采取集体筹集一部分、政府补助一部分的方式再次引水。如今,任坝村群众的吃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把致富产业当做最大的事业

产业旺,经济兴,农民富。产业是增收的关键,更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这些年,张云辉一闲下来,就思考产业做什么、发展什么好。一方面号召大家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动员在家的群众大面积种植花椒、大规模养殖牲畜。

观音树村民小组的唐尧文家就是代表——儿子和儿媳在深圳打工,老伴带着孙子在镇上读书,自己就在家种花椒。去年,唐尧文家的18.9亩地摘得1吨干花椒,卖了9万元。“村看村、户比户,现在大家比的是收入。在老屋基一带,花椒上1吨的也有10多家了。”村监委会主任肖福宝说。

张云辉的工作如今收获了成效,但他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民做实事,那一张张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组织、国家计生工作先进村的奖状就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2)
上一篇 2018-08-07 19:45:14
下一篇 2018-08-13 02:06:3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