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真话、讲真话,才叫真调研!

实事求是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和党性原则,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在调查研究中不讲真话、听不到真话。要提升调查研究的质量,争取达到有调查权和决策权的效果,需要健全听真话、讲真话的机制。

1. 调研人必须想听真话

讲真话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愿听真话。语言交流是一个信息互换的过程。你喜欢听什么话,人家就喜欢与你谈什么。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好话,因而大多数人也都喜欢讲好话。日常交流中,彼此相互批评虽然也会看到,但并不多见。在集体性的表面友好情境下,愿意讲真话的人会减少,因为讲真话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危险,不仅仅会得罪人,而且可能会陷入孤立。

但调查研究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人际交往。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摸准实情,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的是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产品。

调查研究除了实地考察等方式之外,必须与不同的人进行座谈、访谈、聊天对话。只有允许被调研人讲真话,调研人才有更多了解实情的机会和可能。调查研究的人要想多听到真话,必须自己喜欢听真话才行。因为真话实话不仅“味苦”而且常常“带刺”。有的真话还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影响一些干部的政绩。

只有本着公心,把人民的利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心头,做好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区分,调研座谈言者无罪无过,调查研究才能听到真话和实话,也才能摸到实情。如果调研的人心里自己设了防线,不愿意听与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同的声音,在调研座谈时不停打断说真话的人的发言,调查研究就会流于肤浅,甚至变味变质,失去意义。

2. 找准讲真话的人

讲真话的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主观上想讲、敢讲真话;另一个是客观上能讲、会讲真话。真正主客观上都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人并不是很多。有的知道问题所在,能讲真话,但不愿意讲真话,生怕得罪人,给自己惹来麻烦。有的不了解工作实情,主观上愿意讲真话,但无真话可讲。

找到了解情况愿意讲真话的人,这是调查研究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也是调研的关键环节。

作为调研者,必须要扎实做好准备工作。针对调研问题,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找人”,了解调查研究的问题背景、现状、症结等,熟悉研究有关问题的专家和人员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对工作实践做得好的地方和单位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找人座谈、进行访谈,安排实地调研和考察等。

调研者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对问题真“懂行”,能够辨别真假虚实,不会被随便忽悠应付,调研时要清晰表明听真话、实话的态度,践行求真务实的精神,对于说虚话、套话、空话、假话的发言要及时打断。

到地方和部门组织调研,召开座谈会,要相信单位和组织,需要听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但要注意防范“一言堂”的现象,除了主要领导自由洒脱发言之外,应避免其他人员只陪会不发言,或者噤若寒蝉,看领导脸色、神色讲话。

创设合适的情境和条件,让基层干部和群众有讲真话、实话的机会,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减少层层陪同,多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交流。

3. 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让人讲真话

调研中的形式主义是阻碍真话进入调研者耳朵的主要原因。调研“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却依然存在,调研现场成了“秀场”,“演戏式”调研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嫌贫爱富”的调研帮了极个别的“点”和 “线”,但苦了大部分差的“面”。调研组被牵着鼻子跑,全部是定点和规定动作,形式主义难以避免,也就自然难听到真话实话。避免和减少调研走过场,必须多考虑“自选动作”,定点与随机要结合,充分掌握调研方案设计的主动权,对定点过多的安排要及时提出并调整。

问题就是任务和目标,问题导向是调研者应有的基本素养。调研必须要带着问题,向实践学习,向群众请教,而不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让主观主义左右自己的头脑和手脚。调研既要看成就和经验,更要找问题和解难题。因此,越是群众意见多,社会矛盾多,工作做得差、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越是调研要经常去的地方。

但有的地方领导并不愿意上级尤其是中央单位人员过于深入的调研,尤其是对随机性访谈、问卷调查等缺乏信心,倍加防范,生怕揭了“锅盖”丢了丑,现了“原形”。有的地方盼着上级单位和领导去调研,但有的地方却对调研很厌烦和反感。

由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怪,经常接待调研的地方和单位往往苦不堪言、负担沉重。真情、真话本来就在那里,调研准备应在平时而不是临阵磨枪。为了迎接上级单位的调研,从接到调研通知和知道消息开始,就加班加点准备材料数据、安排汇报接待,地方领导亲自出席座谈会和陪同调研,生怕冷落了调查人。基层的这种“热情”做法完全是被一些干部不实调研作风问题逼出来,不得不准备一大推“空话”“套话”,跟着搞了不少形式主义。

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扭转颠倒的调研准备方式,

调研者必须要精心准备,但被调研对象则不用过多的准备,要让“没打招呼,直接就来了”“感到很意外”成为常态,防止“伪饰成风”。

座谈会、实地考察等传统手段要使用,但要弥补“蜻蜓点水”式调研的不足,经常采用蹲点调查、挂职锻炼等方式,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中央和省直机关必须要定期安排党员干部到问题多、矛盾多、条件艰苦地区调研,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挥好智库的作用,将一些调研任务委托给第三方智库进行,运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尽量多地占有一手信息和材料,扩大调查接触面,多侧面、多层次、多方式听真话,摸准实情。

听真话、讲真话,才叫真调研!

4. 积极营造讲真话的环境氛围

不讲真话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必须要抓紧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得到便利和激励,让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一旦诚信赏罚机制健全,就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影响并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求真务实就会成为习惯,讲真话也就顺其自然。

扭转不讲真话的风气,党员干部必须要带头,以党风影响政风、带动民风。中央层面开始实施的向宪法宣誓制度应该逐级推行,所有公务员任职都应进行宪法宣誓,将“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等转化为具体言行,讲真话,干实事,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将讲真话纳入“三严三实”活动中,让党员干部经常“照镜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唱高调、说空话的要坚决予以抵制和批评,对讲假话、不诚信的行为要进行调查处理。

媒体是干部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在营造讲真话的氛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体宣传报道要坚持讲真话,不能报喜不报忧。聚焦民生“痛点”、治理“难点”、政策“堵点”,继续办好“群众来信”“焦点访谈”等栏目,畅通信访举报电话和网站,让群众讲真话、反映问题有渠道,并且渠道非常通畅。

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学所廉政研究室主任,上海大学兼职教授 蒋来用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人民论坛网”

(4)
上一篇 2018-08-24 05:24:31
下一篇 2018-08-25 23:57: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