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之路

一是夯实基层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认知,一张蓝图绘到底。除了紧紧围绕“富起来”,乡村振兴人才建设还应扭转观念,聚焦于落实农村“美”、农业“强”等维度的目标。要推动人才分类管理,跨部门联合制订专项人才扶持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在城乡规划、农创产品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文化宣传、乡贤乡风、文化传承等领域有工作实效和潜在带动能力的人才;要详实统计基层乡村振兴各业务岗位的人才缺口,精细化、持续化的配备、使用、管理农村人才;要加大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者、“第一书记”等人才计划的支持力度,完善考核监督评估机制,形成以乡村振兴各子系统为一体的人事考评制度。

二是通过“课本新”“教法实”使基层干部更“懂农业”。吃透乡村振兴的具体部署,切实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是“懂农业”的基本保证。把握新时代社会特征,围绕绿色产业链、环保价值链、循环创新链来谋划布局乡村振兴人才链;编写涵盖农业网店运营、现代物流管理、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市场营销、旅游服务标准化等急需科目的培训“新课本”;以“教法实”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请既了解农业新业态又擅长讲解传授的业内能手担任主讲老师;在村镇大棚、农产品市场、农技展会、网络教室、多媒体课堂展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教学指导,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使其更“懂农业”。

三是为村支两委“爱农民”创设政策红利。适当的政策加持能助力村支两委营造利于“爱农民”的内、外部环境。配齐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推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形态探索,鼓励经济能手和乡贤乡绅发挥带动作用,加大金融信贷业务的优惠力度,塑造组织有力、保障齐全、功能完备的灵活结构;借鉴山东经验,做好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启动农村集体资产全面核算工作,健全农民集体资源所有权行使机制,破除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阻碍;搭建基层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同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的接洽网络,在市县乡的多级推动下,吸纳城市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科研院所的专技人员到乡村和企业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村支两委与业务主管部门搭建农业市场信息流通的“高速路”,就大城市菜篮子供给、农业对外合作、农产品物流等重点农业项目进行对接,让符合条件的村镇搭上新农业发展的列车。

四是推动人才回流,扎实“爱农村”的乡村振兴局面。凝聚乡土人才到乡村振兴行动上来,需要理顺回流的内在逻辑。保证人才回流农村的根本前提是确立城乡公共权益趋向一体化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基础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福利大致相等。同时,要试点城市户籍向农村户籍转变,给予其同等权利,营造“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氛围。人才梯队建设是人才回流的必然要求,应整合农民夜校、社区培训、村镇课堂的叠冗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作用,培育会经营、懂技术、有文化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而,就人才缺口较大的专业方向进行订单式培养,实施本土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倾斜,建立本土人才留乡工作的考评通道和奖励机制,确保培养梯队人才能用得上、留得住、管得好。政策张力是人才回流的外在条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稳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机制,扩大探索基于用途管制、规划管制的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实现形式,重点先行先试乡村旅游发展、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此外,加大文化宣教人才支持力度是人才回乡的题中之意,要播撒乡愁乡情的筑梦希望,积极传递新乡贤乡绅正能量,让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凤来雁归。(节选自《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瓶颈亟待破解》)

本文信息来源为 《社会科学报》

(2)
上一篇 2018-11-14 15:33:17
下一篇 2018-11-16 23:00:5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