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文:关于驻村扶贫工作的一些思考

下派到永平县北斗乡栗树坪驻村扶贫已经4月有余,经过4个多月的工作与学习,对基层扶贫工作有一定了解的同时也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

一、精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脱贫攻坚最核心的特征,也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的一个核心要求。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最主要部分,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在帮扶过程中总是存在选择性帮扶、人情帮扶、友情帮扶等非精准帮扶,导致富裕户、有财政供养人员户、有商品房户等不应该享受扶贫政策的农户享受了国家扶贫政策,而最需要扶贫政策支持的农户并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到政策带来实惠。在实践工作中要精准的识别贫困户非常困难,首先,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好处的情况下,部分农户会隐瞒自己家庭情况,特别是打工收入、种养殖收入等相关方面的信息,从而使识别工作难度加大;其次,很多农户的家庭条件差别不是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区分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临界户、边缘户之间的差别;再次,作为社会人,部分村干部无法在识别过程中做到公正公平,有些村干部的亲戚、朋友等不该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可能被列入;最后,驻村队员基本上不是本地人,很难全面准确的把握村情民情,在识别过程中更多的时候要听从村干部的意见,加上不作为和“老好人”心态,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与监督作用。

精准识别是精准帮扶的前提,关系到精准帮扶的成效与成败。要实现精准识别,除了严格按照建档立卡的纳入程序之外,在工作开展之前,做好学习与宣传工作,使工作人员认识到识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询问农户信息,尽可能的掌握农户家庭情况,对有亲属是村干部或公职人员的拟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要重点核查,明确调查、推荐人员的责任,尽可能降低外部因素对该类型农户是否纳入的影响;在工作开展之后,做好动态管理工作,对家庭条件改善并达到退出标准、列为建档立卡户后买车、买房、考起公职人员的做到应退尽退,对错评户应剔尽剔,对家庭条件恶化的应纳尽纳。

二、扶志问题

扶志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扶志这一手段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脱贫主要是贫困户自己的事,然而部分贫困户脱贫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不强,“我要脱贫”异化为“要我脱贫”,“等靠要”等思想严重。走访过程中发现有个别贫困户享受了国家扶贫政策之后已经达到脱贫退出标准,但为了进一步享受相关政策而不愿意脱贫;有些贫困户家中有多个劳动力,但总以读书少、没有技能、容易受欺负等为借口而待在家里,不愿意外出务工;部分贫困户已经享受了建房补助,可建设过程中就停工,并表示只有上级加大支持力度才有能力把住房建完;个别贫困户开垦农田也希望上级能够给予资金支持。当前我国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如果没有发挥好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国家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有效的完成脱贫目标。

在扶贫工作中,一味的采取无偿补助的方式来支持贫困户不是最有效的帮扶措施,一方面,无偿补助无法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这种无偿补助会损害其他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农户的积极性。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应该适当的采取生产奖励、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来提高贫困户积极性、主动性、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教育手段使贫困户认识到脱贫最主要的是自己的事情,并积极投身于全国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在国家支持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来脱贫致富。

三、产业发展问题

总听人说“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可依靠旅游,云南无法实现富裕,要想富裕还得依靠工业”,由此想到在扶贫工作,贫困户和贫困村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富裕,也必须要有产业发展来支撑。最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的扶贫资金,也非常重视产业扶持的作用,栗树坪村产业扶持的主要方式是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2头牛,每头牛补助6000元,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从整体上看,产业发展单一、收益群众有限。要想使产业发展能够持久为本地发展服务,必须要产业发展多样化和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多样化的情况下本地经济不会因某一产业萧条而陷入困境,避免了系统性风险,企业的积极参与是相关产业做大做强的基本要求。产业发展多样化与企业积极参与是产业扶持能够长久有效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益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grassroots/606.html

(10)
上一篇 2017-07-16 14:56:40
下一篇 2017-07-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浩原的头像
    浩原 2017-07-17 16:04:38

    只有经历过基层工作才知道其具体之处。精准识别确实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做的部分,各种因素交织最终影响结果准确性。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