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巡晚议”:苏墩村坚持推行60年的工作制度

古田县苏墩村是1958年实施整村搬迁形成的库区移民村,人口333户1430人,党员40名。60年来,苏墩村积极探索和推行村干部清晨巡村走访、夜间谈心议事的“晨巡晚议”工作制度,以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引导农村党员干部走近群众、联系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近年来,苏墩村依靠“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进一步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群众基础。

“晨巡晚议”:苏墩村坚持推行60年的工作制度

一、背景动因

1958年,作为古田县100多个库区移民村之一,为支持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古田溪水电站建设,苏墩村全村干部群众投入到移民新村建设工程中。当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部分村民感到失落不安,甚至心生消沉。为了解开老百姓的心结,时任党支部书记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村里巡逻,大路小路走一遍,挨家挨户访一访,谁家的粮食没有了,谁家的老人生病了,党支部都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晚间,待群众劳动结束后,党支部又组织党员和群众集思广益,民主商议村集体事务。经过党支部的努力,百姓越来越相信党组织,越来越理解党的移民政策,“晨巡晚议”的好传统也就一任一任地被传承下来,坚持了整整60年,得到当地百姓的广泛认可。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90多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迫切需要对传统治理资源进行激活和再造,建立正确的群众观,让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返璞归真”。总结苏墩村坚持60年的“晨巡晚议”制度,对于如何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群众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继续坚持推行“晨巡”,广泛收集民情,解决民生民困。

自1958年以来,苏墩村的“晨巡晚议”制度也在坚持中与时俱进。近几年来,苏墩村以“访民情、增感情、办事情”为出发点,建立村“两委”成员“巡村入户”机制,采取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等灵活多样形式,坚持每天早晨巡村,每月至少对全村进行一次巡查,其中村主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户等重点户做到随时见面。村干部在巡村过程中将政策方针、致富信息、法律法规、代办事项服务到农户、落实到农户;采取分类登记的方式,对所巡访群众的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经济条件、生活习性、困难需求等进行详实登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困难,能办理的限时办理,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做好解释说明。二是坚持“晚议”,倾听民声民意,民主议事决策。

以“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为出发点,在健全完善议事决策、党务村务公开、“三资”监管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巡村收集的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事项,通过在村民晚饭后休息聊天的聚集地打造“党群议事长廊”、设立民情意见箱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最大限度地吸纳群众参与到事关村庄发展的重大事项议事决策中来,并限时定人予以办理解决,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党群晚议”制度形成之后,村里许多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都在议事长廊中获得党员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如投资10万元的村内夜景工程就是在议事长廊议定的。三是强化“问效”,从严跟踪管理,推动工作落实。

以“转作风、抓落实、善作为”为出发点,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对重点工作任务实时公开公示,实施过程中派专人定期进行跟踪督促,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考核评议,考核结果与村级绩效考核相挂钩,纳入村干部任期考核内容,督促村干部认真履职、服务群众。同时,结合“三亮三晒一争创”活动,大力推行村干部“双述双评双考双挂钩”、村级绩效考核、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备等制度,积极发动村干部、党员示范户、无职党员亮身份争作为,着力打造一支“走不掉”的工作队伍,为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思考启示

农村工作难——这几乎是所有基层工作者的共同话题。然而,农村工作到底难在哪里,为什么难,该怎样解决,核心问题还是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如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破解这些问题的“钥匙”,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和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融洽的党群干部关系,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
一是主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走进农家,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做好事,才能不断推动农村各项工作深入健康发展,才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二是激发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有效手段。

农村工作,主体在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强调:“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凤埔乡苏墩村在推行“晨巡晚议”制度过程中,注重树立党员群众的主体意识,积极动员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形成了“乡村发展,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使得该村多年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实践证明,做农村工作,关键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调动农民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让农民贯穿乡村发展始终,成为家乡的建设者,乡村振兴才有内生动力。三是真正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落脚点。

从关注民生做起,努力把群众的诉求实现好,努力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才能稳定,农村才能和谐。凤埔乡苏墩村坚持“晨巡晚议”制度,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兴办了村内夜景工程、道路硬化、水利修缮等一大批好事实事,使一个“一穷二白”的整村移民村转变成了现在的美丽小康村,把集体事业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实践证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并不难,把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体现到具体行动中,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就会增强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干群的鱼水之情就会自然生成。

本文信息来源为 《领导文萃》

(1)
上一篇 2019-07-01 22:51:25
下一篇 2019-07-11 17:03:0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