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基层调研谨防“二手货”现象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研就是要把党的部署与各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倾听社情民意、破解问题矛盾。半日谈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地方调查研究走了样:有的调查研究“嫌贫爱富、舍远求近”,有的调查研究虚头巴脑拿不出实招硬招。为迎接上级调研,基层一把手成了“陪调”必需品,“迎调”成了基层新负担。

有人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也就有人把这样的思维移花接木到基层调研上,活脱脱地变成了“调研如戏,全靠表演”。其实,前者是一种调侃,毕竟整个人生靠演未免太累,“演技”只是人生的“调味品”,但是这样的“调味品”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适用的,正如基层调研就容不得半点这种“表演佐料”。

以前,调研是鲜花相迎,掌声相伴,车队相送,阵容强大的调研队伍,调研收获却非常小。如今,调研轻装上阵,却是去看同一个地方,见同一批人,听同样的话,这样的调研只是让你去看“戏”,收获自然也不大。虽然在形式上这两种调研不同,但是在本质上这两种调研都是“走秀式”调研,折射出的是干部的作风虚病。

在基层调研的过程中,存在有的调查研究“嫌贫爱富、舍远求近”,“陪调”“迎调”的问题,如果基层干部只是“报喜不报忧”,或者屏蔽问题,自然只会让人看到“被装点的成绩”,而调研方对这样的“造假”纵容配合,他们获得的就是“二手货”的基层信息,不但不真实,还可能被带歪,自然容易出现决策不精准。

如果说基层调研是“十月怀胎”,那么决策便是“一朝分娩”。不难看出基层调研是干部对基层情况的一次精准摸底,也是确保自己判断力不出错的关键所在,只有“亲身”去基层,只有不断“深入”基层,才能够掌握更准确的基层信息,让最终的“决策”成为解决群众问题的“金钥匙”。

要让调研变成服务群众的“好经”,就需要迈过“二手货”这个坎,不当“木偶”,不打招呼,来一起“静悄悄”的调研,让自己变成群众的一员,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听得更多的真实声音,找出真问题,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上见成效。

本文信息来源为 红网

(0)
上一篇 2019-08-11 14:24:33
下一篇 2019-08-15 17:15: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