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反对信息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长期以来,信息工作中的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空、假、片、涩、滥”“虚、浅、违、堵、隐”,这10个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像在信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空”

穿靴戴帽,哗众取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有的信息通篇是空话、老话、套话,开头不引经据典几句就感觉不过瘾,高谈阔论半天还未进入正题,“包子一口咬不到馅”,“再咬一口包子就没了”,有用的话不过几句,还埋在中间,几乎看不到“肉”。

有的紧急信息开头不写几段本地区本部门领导如何重视、如何批示就报不出来。曾有某地用了3张纸的篇幅报送一个突发事件,前面两页都是当地领导如何重视、如何批示、如何指导工作,翻到第3页快结束了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有些地方和部门报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信息,照搬中央文件中的话,搞“文件返销”,空谈道理,没有实招。还有的哗众取宠,标题很“抓眼球”,但正文没有实质内容,“标题党”问题突出。

“假”

东拼西凑,捕风捉影,夸夸其谈,弄虚作假,脱离实际。

有的地方和部门报送信息缺乏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不以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考虑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报信息而报信息”。

有的热衷于从网上寻找热帖,发现一个热点事件就“如获至宝”,在不了解实际的情况下,大书特书“影响巨大”“急需关注”,“复制”“粘贴”就报上来,“拼凑”信息。

有的地方报来的信息中仅某一方面是本地的情况,其他的为外地或外省的例子,东拼西凑、捕风捉影,“剪刀+糨糊”编信息。

有的地方报来的信息甚至干脆就不是本地情况,严重脱离本地实际。

“片”

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风是雨、主观片面。

这个问题在信息工作中比较普遍。就是用点上的情况、片面的观点来看待整体问题,只根据少量事实就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只看见局部,看不见全体,眼光孤立。

如,用一个乡的数据,来论证一个县的情况;用一个县的数据,来论证一个市的情况。有的地方在调研时选取的样本较小,不具代表性,存在“失真”“走偏”现象。

“涩”

含糊不清,逻辑混乱,甲乙丙丁,语言枯燥,晦涩难懂。

有的地方和部门处理信息时对一些概念厘不清楚,对想说明的问题讲得含糊不清,对一些数据缺乏印证,甚至出现案例、数据与观点之间互相打架的情况。

有的信息不分层次或层次太多,谋篇布局混乱无章,绕来绕去,缺乏内在的逻辑,经不起推敲。有的情况、问题和建议“各自为政”,缺乏明确因果关系,看起来“一二三四”整整齐齐,但主题不鲜明、不突出。

有的信息就是一堆数字的堆砌,有的单位甚至预制信息报送模板,每月将相关数据更新后例行性报来,没有数字背后的分析研判。

有的信息带着“八股气”,喜欢四平八稳的文件语言,刻意使用工整对仗的句式,或专业术语太多,缺乏鲜活的群众语言、基层语言,读起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滥”

不看对象、无的放矢,“垃圾信息围城”。

一些地方报送的信息中,有效信息占比小,低质量、凑数量的信息占大多数,报送不对路,“供需错配”,“有信息无信息量”,“垃圾信息围城”现象非常突出。

有的地方为追求信息工作所谓“成绩”,存在“宁滥勿缺”心理,采用“信息海”策略报送大量无价值信息。有的把当地领导讲话等修改为“信息”报上来,有的把当地领导活动的新闻稿改编为信息上报,有的报送本地区本部门一些琐碎的工作动态,这些信息对上级党委决策毫无用处。

“虚”

坐在办公室“编串串”、当“二传手”,或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少。

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工作人员只根据“二手”材料,坐在办公室里“编串串”,或打电话要信息、约稿件,约来约去、转来转去,充当“二传手”。

一些最贴近基层、离群众最近的单位还习惯于“看材料、网上找、听人说”,没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采写信息。有的即使下去调研,也是从一个办公室到另一个办公室,“蜻蜓点水”式调研、“钦差”式调研、“嫌贫爱富”式调研,甚至“被调研”,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掌握不了真实情况。

“浅”

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研判不准,缺乏前瞻性、战略性。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信息的筛选、甄别、分析水平不高,跨领域、多视角深度战略性研判并提出有价值建议的能力明显缺乏。很多单位编报信息长期停留在“小动态”“豆腐块”“火柴盒”的层面,习惯于“剪刀+糨糊”的小作坊工作模式,报送信息的深度、综合加工的强度、辅助决策的力度始终难以提升,出不了大主意、好主意。

有的信息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只注重事实看不清趋势,只就事论事没综合研判,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不住本质、抓不住要害,对可能诱发风险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看不见甚至视而不见,前瞻性、战略性研判不够。

“违”

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重要情况,不守规矩。

一些地方在出现紧急突发事件后,不是第一时间主动上报,而是以核实、了解情况为借口拖延,等着领导到场作出批示后、甚至处置工作完成后才报送信息。

有的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送工作纪律心知肚明,却故意隐瞒、不催不报,甚至不到万不得已不报、不到最后时限不报。

有的地方报送紧急信息时,在人数上严重失实,在程度上尽量淡化,大事化小。

有的跟踪续报不够完整,报完初报没续报,报完续报没终报,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有的是上面催了才知道出事了,紧急信息倒流情况突出。

“堵”

耳目闭塞、鼻舌不灵,鼠目寸光、孤陋寡闻,信息素养差。

有的地方和部门大局意识和政治敏锐性不强,对上不了解中央政策和决策需求,“最上一公里”没打通,对下“毛细血管”“栓塞”,不“接地气”,信息工作盲目、被动。

有的地方和部门信息渠道不广、不密,盲区、断层、“空白点”多,一些重要信息上不来。

有的对本地区本领域重要情况和社会热点问题反映迟钝,有的问题已经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负面舆情满天飞,相关信息“千呼万唤也出不来”。

“隐”

报喜不报忧,即使报问题也是层层截留、轻描淡写、大事化小,不敢于、不善于反映问题。

有的基层单位宁可不要信息工作“成绩”也不报问题,“不能为了信息得分,而导致工作丢分!”家丑不外扬,生怕报得不好“吃不了兜着走”。

有的倾向于“明哲保身”,报送信息时遇到问题绕着走,或只报送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伪问题”,不直面关键问题、突出问题。

有的问题类信息即使有幸“闯关”报上来,也是经过层层截留,大多避重就轻、泛泛而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本文信息来源为 《秘书工作》

(7)
上一篇 2019-11-28 15:27:46
下一篇 2019-12-09 11:54:0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