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下乡村美好生活的量变

脱贫攻坚下乡村美好生活的量变

“我们家能吃上水啰,全靠国家政策好。”

“路好了,出去方便,看病有村医,那比之前的日子安心了不少。”

“来,尝一下我们今年的枣,又大又甜!”

……

刚参加工作的笔者每每下村走访都能听到如是夸赞,淳朴的话语者或激动、或喜悦,但扑面的热情让人能真切感受到诚挚与满足。2015年底至今,脱贫攻坚战已进入第五个年头,细细体味着乡村如今的变化,可以看出基层脱贫冲锋的号角声没有因“战事”持久而产生丝毫减弱与懈怠,反而随着脱贫成效显著而越发激昂与高亢,发展特色农业、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困难大学生帮扶、医疗下村、救助深度贫困户……回首走过的桩桩件件那是众志成城的攻坚者们一步步啃下脱贫任务中的硬骨头、是持续巩固阶段性成果、是量变、更是为美好生活不断积蓄质变的基础。

村社里棋布的抗旱蓄水池,是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一根根埋藏在地底下的水管构造出大山之间、户与户之间属于村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主动脉”。由于笔者所在地区某些村夏季炎热、土质锁水能力较差,使得夏季人饮水和农田灌溉供水不足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也是本地脱贫攻坚最难打的硬仗之一。镇级脱贫攻坚小组针对该现象,从脱贫攻坚工作伊始便着手制定解决方案,为便利困难群众,做到科学蓄水输水,抗旱蓄水池成为最优选择。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设相应水利工程,人饮水不足就修建小型人饮池、灌溉用水不足就盖起抗旱蓄水池,以点带面最大限度缓解夏季干旱缺水问题。

山谷间横亘的硬化水泥路,是美好生活的传送带。

笔者也出身农村,清楚记得小时候行走在田间地头时晴天一脚带起一片灰、雨天一脚溅起一滩泥水的感觉,出行十分不便。以至于后来读书时,能迅速懂得“要想富,先修路”此类口号直白的深意。大山既是生养山村里百姓的“父母”,也因其巍峨,如同慈父慈母般保护得严严实实,一定程度上阻碍与外界沟通。镇级脱贫攻坚小组为全“父母恩”,在保持当地生态不被破坏、利于群众出行的前提下,一条条耕作道建起来,便利农民耕作出行;蜿蜒密布的公路坐落在群山之间,和谐映趣又发展经济。交通出行便利是基层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表征之一,是提升山区困难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连接外界、输送新鲜事物、盘活经济的传送带。

林园中馥郁的弯腰大枣树,是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山区经济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得靠山区解决。囿于交通与灌溉问题,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受限,在脱贫攻坚强有力支持下问题已不是问题,剩下的就交给勤劳智慧的山间人民去努力、去发展。这段时间涌现出许多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其中笔者记得本地一位90后返乡创业小伙子深谙致富之道,在政府帮助下,他抓住机遇搞产业,在场镇发展对外物流运输、在农村发展枣树园,解决土地闲置又提供多个就业岗位。难能可贵是小伙子不怕吃苦,枣园的建设亲力亲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发挥当代青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有思想、能俯身,沉下心来干事业。如今小伙子的物流发展良好,枣园更是硕果累累,越来越好的同时也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投入到基层广阔的创业天地之中,播散下更多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馒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grassroots/8600.html

(0)
上一篇 2020-03-25
下一篇 2020-04-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