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融入生命的基因传承

央视近期播出的一期《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以话剧的形式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百岁医者辛育龄的感人故事。观后感触良多。

1939年,组织上派年仅18岁的辛育龄加入白求恩带领的医疗队。作为白求恩的助手,辛育龄亲眼见证了这位品格高尚的加拿大共产党员在抗日前线奋不顾身抢救八路军伤员的感人情景。条件简陋、环境艰苦、常有危险……白求恩对此全然不顾,在战地医疗队,他总是早上六点前起床,为抢救伤员一直高强度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经常累到虚脱。为了使自己能在手术台上清醒地工作,白求恩甚至把头扎进冰水桶里,用这种方式强制自己振作起来。虽然辛育龄在战地医疗队与白求恩相处只有短暂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但白求恩“军医的岗位在前线”的坚定信念,为了抢救伤员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的豁达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就这样植根辛育龄的内心深处,融入他的血脉之中。辛育龄誓言一生从医,并确立“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的毕生追求。

由此可见,共产党人的信仰,不是挂在嘴边的动听口号,也不是写在纸上的漂亮文字,而是一种融入生命的基因传承。

单从字面来看,“信”是“人”加“言”,就是人说的话;“仰”很像“人”加上“印”,就是人的足迹。一个人说的话加上走的路,代表着他的志向和追求。信仰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是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也是人类精神领域的核心和灵魂。对个体而言,信仰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如果失去信仰,就会迷失自我;而他如果拥有坚定崇高的信仰,就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奇迹。在抗日前线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手术台上,白求恩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信仰。在百岁医者辛育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信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在和平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在胸外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胸外科业务骨干,指导40多所医院建起了胸外科,累计完成胸外科手术15000多例,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辛育龄用毕生行动把共产党人的信仰体现得生动鲜活,使人看得见、感受得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从白求恩到辛育龄,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医学领域延续着仁心仁术,用救死扶伤的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辛育龄带出的许多弟子尽管年事已高,但仍在胸外科手术台上、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辛勤工作,信仰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扎根,开出绚丽的花朵。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光芒如何照耀生命之路、前行之路,如何被传承弘扬,为社会增益,给他人美好,赋予人生意义。这是信仰融于血肉之躯的独特魅力。

今天,面对现实中的八面来风,我们更要以内心的坚守让信仰愈发鲜活,成为照亮前行之路的灯塔。要向白求恩、辛育龄这些先辈们学习,继承他们坚如磐石的信仰,培塑崇高理想信念,用行动擦亮共产党人信仰的底色。要自觉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踔厉奋发、砥砺前行。要不惧艰难险阻,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让信仰的力量在军队战斗力建设中发挥倍增器作用,让信仰的种子在强军路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来源: 解放军报

(0)
上一篇 2022-04-15
下一篇 2022-04-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