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干成事、干好事、干大事,成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才

前不久,习主席在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们回信中强调,“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希望老教授们“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习主席的殷切嘱托,不仅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为各级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

“治世之业,当择贤才而用之。”要想谋得国家发展、事业成功,必须依靠德才兼备的人才。从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主席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发现人才、集聚人才、造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历史。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秉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政治远见,才使得一代代青年有更多机会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写下了精彩的奋斗篇章。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关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迫切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担当重任。各级领导干部应扎实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实施人才强军战略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构建新型人才体系,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如此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既不能割裂,也不能对立起来。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德行不端的人,做人根基不牢,经受不住考验,难以担当大任,并且很容易走向歧途;才能是品德的重要补充,没有才能的人,应对不了复杂形势,解决不好矛盾问题,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往往成不了事,在关键时刻还可能耽误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干成事、干好事、干大事,成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才。正如有人所说,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才多德少是“劣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是德才兼备,这也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标准。各级领导干部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德与才的关系,将涵养德行与锤炼本领有机统一起来。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德才兼备的人才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来培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对于军队而言,把官兵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首先要重视“德”的教育,增强官兵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自觉。明大德核心就是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引导官兵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强化政治上的坚定、信念上的牢固,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矢志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在各种诱惑考验面前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守公德关键是保持革命军人本色,引导官兵学习和发扬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光荣传统,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当人民有难时,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的子弟兵。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保持操守,引导官兵强化形象意识,无论有没有人监督,无论多么细小的事,都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遵规守纪,维护革命军人形象,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走在前列、争当模范。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只有努力增长才干,具备了过硬本领,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是增长才干的基本途径,各级要引导官兵潜心向学,立足岗位所需系统地学、深入地学,通过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而不止,为增长才干打下坚实基础。还要注重加强官兵的实践锻炼。战场上制衡强敌,靠的不是花拳绣腿,而是一招一式练出来的硬实力。因而,要着眼能打胜仗目标,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扎实练强军事技能,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中精武强能,把官兵锻造成胜战所需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大事难事急事是成长成才的“磨刀石”,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让官兵多啃几次“硬骨头”、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如此才能使官兵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发潜能、提升本领。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住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原则,才能培养出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发挥人才对强军事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来源: 解放军报

(0)
上一篇 2022-05-17
下一篇 2022-05-1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