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批评成为有滋有味的良药

习主席深刻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但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碍于情面,不愿当面批评;怕触及矛盾,不敢当面批评;想做“老好人”,不肯当面批评,不仅导致了批评难、当面批评更难的现象,也会助长一些不良风气。“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志,治病救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开展批评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敢于批评、善于批评当作推动工作有效落实的职责和担当,让批评成为有滋有味的良药,帮助官兵及时改正缺点不足,不断砥砺前行。

批评是治病救人的良药,首先要有入心的“苦味”。青年官兵阅历浅、经验少,其错误大多是在浑然不觉中犯下的,有的是由错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造成的。这些错误就像人身上的脓疮,不进行治疗是不会自己痊愈的,久病不治甚至可能发展成顽症。把及时有效的批评作为“苦口的良药”,就应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把“短”在哪里、“丑”在哪里、“症结”在哪里说清说准说透。一次有“苦味”的批评,既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也是催人悔过奋进的良言,能让被批评者在感受“苦味”中深刻反思,在深刻反思中查找错在哪里,并分析具体原因,吸取相关教训,努力改错纠偏,使自己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批评要让官兵乐于接受,应该有接地气的“土味”。日常生活中,有的中草药“土味”十足不起眼,却有很好的疗效。这启示我们,开展批评也要深入基层接地气有“土味”,让批评能够切合实际。领导干部在批评官兵时,不能居高临下摆架子,不分场合随性子,一顿狂批耍威风;不能没有“脱鞋下田”的调查,不能没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就凭空评判分析是非对错……科学的批评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领导干部要考虑到青年官兵在成长经历、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年龄兵龄、岗位职务等方面的差异性,考虑到他们对待批评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也因人而异。在批评时要搞好调查研究,抓住真问题,破解真矛盾,从有利于单位建设、有利于官兵成长出发,用官兵听得懂、乐意听的话语摆事实讲道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客观准确的批评意见,以春风化雨的善意批评消除官兵的抗拒和逆反情绪,切实让批评入脑入心,发挥效能。

批评要想取得鞭策效果,必须有浓郁的“战味”。批评是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交锋,是好风气对不良风气的净化。如果一味地害怕伤及被批评者的面子和感情,在批评时总是欲抑先扬、避重就轻,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们对待官兵犯的错误,有时还要像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批评要尖锐。不那样尖锐,不切实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38军在入朝第一次战役中,因未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影响战役全局,军长梁兴初受到彭德怀极其严厉的批评。第二次战役中,部队知耻而后勇,用一场大胜一雪前耻。今天,我们面对不同性质的错误,特别是原则性错误,必须有浓郁的“战味”,敢敲“当面锣”,善击“对面鼓”,点名道姓,摆上桌面;必须当头棒喝,猛击一掌,切实释放批评的警示和震慑威力,帮助被批评者认清错误、改正缺点,尽快调整精神状态,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强军事业之中。

批评传递的是无私关爱,还要有暖心的“人情味”。批评的出发点是关心和爱护,要体现战友同志间的真情。有真情的直语诤言对官兵成长进步、事业发展都有好处;有真情的咬耳扯袖才是真正的同志情、战友爱。对于犯错误的官兵,领导干部要耐心诚恳、心平气和与其交流,帮他们认识到错误,在猛击一掌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期待。此外,批评不能一批了之,还要做好“下篇文章”。对犯了错的官兵,领导干部要真心理解当好贴心人,热忱帮带当好引路人,切实做好思想稳定工作,主动传授工作经验,坚持“修枝、剪叶、正形”,让官兵在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中成长进步、建功立业。

(作者单位:北部战区空军某部)

来源: 解放军报

(0)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