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凿出一公里 岩头村民在崖壁上镌刻新时代

《士兵突击》中,红三连五班驻地风沙弥漫,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一个人修完了一条路。

李华明是现实中的许三多。他带领全村人,花12年时间,从崖壁上凿出了入村最后一公里的天路。

“我们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崖子上,到现在已经八代人了,一直不通公路,出行难。”西畴县西洒镇龙泉村委会岩头村村长李华明深知“人要富,要通路”。他坐在新路边的石头上,眼睛望向崖脚的村庄,仿佛又看见了当年在乱石中奋力拓路的自己。

“不能再这么熬下去了”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李华明从小生活在岩头村。这个因在大山悬岩之上而得名的村子四周被大山包围,进出村只有一条悬崖小道。无论是外出赶集还是下地干活,村民无一不得从小道来回。“以前,抬个猪要五个劳力。”在李华明的记忆中,曾有村民打算卖猪,好不容易将猪抬到石崖边,不料杆子一断,猪就顺着崖壁摔了下去,全家人的希望也就此破碎。

“我想不能再这么熬下去了。眼看人家周边村寨一年比一年好,我们还是老样子,会被别人笑话的。”

12年凿出一公里 岩头村民在崖壁上镌刻新时代

站在新修的水泥路面上能明显感受到石崖的坡度,人像是被向后拉扯一般。朝下看,埂间残存的小路上长起了杂草,昭示着被岩头村集体抛弃的过往。

“我们的西畴精神说,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待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李华明下决心,带领大家修路。

“你要是把路修通了,我用手掌心给你煎鸡蛋”

临近春节,村子里家家户户开始忙着杀年猪。忙碌了一年的亲朋得以相聚,迎来送往间是大家对来年的美好希冀。这种场合,绝少不了李华明。村民们内心明白,当初要不是李华明的坚持,岩头村不会有如今的幸福景象。

12年凿出一公里 岩头村民在崖壁上镌刻新时代

“有人跟我说,你们要是把这个路修通了,我用手掌心给你煎鸡蛋吃。”李华明认为这句话既是奚落又是鼓励,“岩头村绝对不能打退堂鼓”。

进岩头村的这最后一公里路难修,不止难在要从崖壁上生生辟出一条道,还难在崖脚民居众多。

修路要占用三个村民小组的地,李华明一家一家去商量补偿的事。这期间,被辱骂是常事,更有甚者会放狗咬。“有时候在别人家里劝到凌晨两三点,我说这个路修好了,对你们有好处。”李华明说,一回不行就去第二回,不行再去第三回。

因为其他人索要的赔偿高出预料,岩头村很多村民表示不愿意再凑钱修路了。“我说不怕,这两年困难一点,是暂时性的,后期我们就好了。”在李华明的坚持和鼓励下,岩头村村民最终凑了7万8千元钱作为占地补偿。

“苦干实干加油干”

用地问题解决了,如何开凿岩壁又成了横亘在岩头村村民面前的困难。

12年凿出一公里 岩头村民在崖壁上镌刻新时代

“下面有光缆、有民房、有庄稼地,不能用炸药炸石头,石头也不能往下滚。”李华明想不出办法,只得带着村民用錾子,一点一点凿石头。那段时间,岩头村每户都出劳力,一家轮流做一天饭送到工地。

有人告诉李华明,破石可以用膨胀剂。

绳子一头栓着人,一头栓在岩壁的树根上,大家就这样打出了三米高的炮眼,再将膨胀剂放进炮眼,等它慢慢撑裂岩石。就这样,岩头村村民各司其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14年,从崖壁上凿出的入村道路终于修通了。西畴县政府出资16万元弥补资金不足,岩头村村民投工投劳又用了20多天时间将水泥路浇筑完工。

岩头村这条入村道路花了整整12年。

通车典礼当天,李华明仍记忆犹新。村里几位年近耄耋的老人第一次见到了车。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手抚摸车身,流着泪说:“终于等到今天了。”

路通了,进出村方便了。李华明笑说,前两天自家要卖猪,找了两个人就搞定了。“要是以前,可能要找二十多个劳力,卖头猪最后只剩一半的钱。”村民进城的机会也多了。从未进过城的老人到城里看见平房,回来找李华明说,要争取盖平房安度晚年。“我说不要急,慢慢来。”李华明安慰老人。

村口岩壁上用红色颜料镌刻了“实干”两个大字,字下方的石壁上布满了打炮眼时留下的竖条状印痕。我们顺着岩壁下的水泥路驱车而上,便到达岩头村。如今,村民如愿住上了平房,养殖业也搞得红红火火,实现小康的愿望指日可待。

“我们还要苦干实干加油干,为脱贫攻坚做贡献。这就是我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华明说。

本文信息来源为 云南扶贫热线

(2)
上一篇 2018-02-13 21:59:07
下一篇 2018-02-13 22:23:5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