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编出致富路 盈江民间竹编工艺品走出了家门

转变生产观念 让民间竹编工艺进入文化旅游市场

竹编编出致富路 盈江民间竹编工艺品走出了家门

盈江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独特的“立体气候”的特点,适宜龙竹、方竹、灌竹等多种竹类生长,且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竹林、竹桥、竹楼成为傣族、景颇族等各民族村寨的特色景观;竹箩、竹篮、竹盒等竹编成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重要用具,千百年来,各式各样的竹编用品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竹编工艺产品由于缺乏创新、工艺保守、产品附加值不高等因素,失去竞争力,竹编生活用品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许多生活用具都被新型材料制品替代。农村丰富的竹类资源除了做为篱笆以及其他简单生活用具以外,大部分当做了柴火。如何转变观念,用好竹资源,让竹林成为致富产业?盈江县委政府从发展竹笋产业、开发竹制工艺产品等方面做了长期探索,通过引导群众发展竹产业,传承传统民间手工艺等方式,带动群众发展竹产业积极性,提高竹编工艺品生产加工能力,使民间竹编工艺品进入市场,适宜市场发展需要。以盈江县万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主的企业,看准了盈江竹产业发展市场前景,通过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网络平台与国内相关设计机构或客户完成竹编工艺品设计方案和样品制作,委托能独立生产的村民进行加工生产,经片区质量检测员检验合格后,由村民送到配送点发往全国各地。目前,产品销往上海、江苏、四川、湛江等地,成为宾馆酒店、当地旅游景区热销产品,助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转变加工方式 粗 “农具”变艺术品

竹编编出致富路 盈江民间竹编工艺品走出了家门

让手工制品成为一种艺术品,才能更加适应人们消费需求。面对传统手艺品制作方法简单粗糙,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难于进入市场等问题。盈江万象王国电子商务公司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设计、加工方式培训,每年组织培训50余期,让村民掌握剖丝 、切丝 、刮削 、磨光、起底、编织、锁口等几道关键工序,严格手工艺产品制作相关工艺、质量规格、材质形状等,通过培训,赋予传统手工艺品新的生命力,改变了“农具”用途,使生产生活用具提升为手艺品,美观大方,走向装修、装饰、旅游购物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被旅游市场所接受;解决了农村手工产品销售难和“三无”产品的问题,促进了农村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就业创收,打开了与外界学习交流的窗口;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外出打工农民创收问题,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交易。如今,仅盈江县万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竹编手工艺产品订单就带动了太平镇、弄璋镇、铜壁关乡、芒章乡等乡镇27个村寨群众生产民族手艺品的积极性,其中,建档立卡户有20户。发展民间旅游产品成为群众创业增收渠道之一。

转变传承方式 传承与增收双推进

竹编编出致富路 盈江民间竹编工艺品走出了家门

民间手工艺传承与发展只有与市场接轨,才能换发生机。过去农村手工竹编制品,一天仅有20至30元收入,年轻人都不愿学习民间手工艺,民间手工竹编、竹制工艺面临失传。为了传承和发展民间手工艺品,让民间手工竹编工艺走进旅游市场,盈江县万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探索研究,通过积极挖掘民族文化元素,注入现代工艺设计理念,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理念相结合进行创新,开拓竹编工艺的用途,特别是在设计、加工方面按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来定制竹编产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工艺品精致度和观赏性,让传统手工艺品有了“活力”,盘活了销路,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民间工艺制作技术,还提升了当地劳动者素质,让更多年轻人学习民间手工竹编技术,让尘封的历史文化转化成市场效能,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7年,仅竹编饭盒订单就有2万个,茶盒4万个,不仅丰富了当地乡村旅游产品,还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有效途径。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云南扶贫热线”

(1)
上一篇 2018-03-18 23:44:54
下一篇 2018-03-20 22:09:1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