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协同推进“五个一批”工程 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小浪坝村脱贫攻坚为例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以及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方法论,是以贫困对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突破口、切实决“怎么扶”“扶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行动指南。在我国脱贫攻坚战线,“五个一批”工程聚小流成江河之势,把各种扶贫措施梳理概括为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五个方面,为规划设计、谋篇布局划定路线图,也为一线工作捏紧拳头、精准发力铺出实践路。

赵博:协同推进“五个一批”工程 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小浪坝村脱贫攻坚为例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帮扶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小浪坝村实现整村脱贫退出的过程中,以“五个一批”作为指导,协同推进农业生产、易地安置、退耕还林还草、教育扶助、社会保障兜底,针对不同贫困对象精准施策,有效解决生产发展不充分、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缺乏劳动力导致的生活贫困等诸多问题,小浪坝村在2017年成功实现整村脱贫。

一、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各地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引导和扶持,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业等做法,是农业人口靠农业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

赵博:协同推进“五个一批”工程 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小浪坝村脱贫攻坚为例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根据小浪坝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劳动力数量及水平,统筹短期脱贫与长期致富的关系、种植与养殖的关系、生产技术与销售渠道的关系,锁定良种母牛养殖、核桃抚育扶壮、中药材种植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配套发展饲料饲草种植、农产品电子商务,筹建人畜饮水管道、农田灌溉渠道、农田机耕道路设施,辅以劳动力素质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使整个农业生产体系提高贫困对象脱贫承载力、自然灾害抗击力、市场风险应变力。

2017年,小浪坝120户脱贫户不同程度从产业发展中受益,一批有劳动能力的群众通过农业生产实现稳定脱贫,乡村农业经济逐步恢复,社会综合效应日益显现。

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省于2015年9月率先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印发了《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实施“36313”目标任务,即从2016年开始,通过3年努力,投入600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0万户100万人,建设3000个安置新村。

赵博:协同推进“五个一批”工程 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小浪坝村脱贫攻坚为例

小浪坝村易地扶贫搬迁可以说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解决居住于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区域、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区域67户贫困户的稳固住房问题。同时,安置点内民族文化活动场所、自来水管网、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各项配套设施依据族民居统一规划设计,既井然有序又保持特色,呈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小浪坝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是与生产发展和生态补偿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居住地因道路交通、资源环境、地质灾害造成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成本过高,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生产的难度较大,贫困群众难以实现就地脱贫,即“一方水土难以养一方人”,从而以搬出“穷窝”为切入点,以迁入地生产发展为保障,以迁出地生态补偿为支撑,形成贫困群众物质更新、观念更新的向上牵引力,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三、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2017年,小浪坝村退耕还林还草转移支付金额共计14.97万元,生态补偿面积1085亩,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补偿金额1150元,退耕还林种植核桃、桉树等经济林木,每亩收入达到1600元,管理成本、劳动力投入明显降低,外出务工以及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人数增加,形成良好的综合效益。

我省是生态保护、生态发展大省,在完成2020年之前全部贫困人口脱贫以及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双重任务的时代背景下,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符合“五位一体”发展道路、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符合群众利益的最优选择。生态补偿是绿色发展理念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的主要形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推动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赵博:协同推进“五个一批”工程 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小浪坝村脱贫攻坚为例

 

在小浪坝两年的脱贫攻坚过程中,教育扶贫、就业脱贫一直是帮扶单位、社会各界的持续发力点。从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学上到支持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上学,从补贴家庭困难职业教育学生到组织群众就业转移培训,从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到新建亮化上学路,在有教育需求的各个方向、软硬件不足的各个方面,都有教育扶贫人力物力的投入。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帮扶小浪坝村伊始即筹募教育基金,干部职工捐款9.5万元,先后支持初升高、高中毕业继续学业学生46名。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课桌椅、学生校服、学生文具、儿童读物、教育设施设备等款物价值20多万元。

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各个参与扶贫开发的单位、部门以及每一位扶贫工作者努力的重点方向。以此同时,联合就业转移培训,向城镇、沿海发达城市输送劳动力,形成教育支持、务工脱贫、资金技术回归带动本地发展的良性循环,其中部分贫困群众就业迁移进驻城市,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份子。

五、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

2017年9月27日,我省印发《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小浪坝村617名贫困人口的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全部由财政代缴,家庭医生签约计划全覆盖,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高达90%。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4人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较大减轻子女赡养负担,40人领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人领取农村特困供养补助金、3人领取孤儿补助,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社会保障托底。

“五个一批”工程协同推进,2017年,小浪坝村实现整村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37%。其中,发展生产为实现“不愁吃不愁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易地搬迁与危房改造为稳定住房提供保障,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保兜底发挥了巨大的协同作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影响深远。在易地搬迁的同时充分重视发展生产、教育扶贫;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充分重视就业培训、生态补偿。小浪坝村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协同推进“五个一批”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

注:省工业和信息化委驻村工作队整理,部分选调生参与修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zhao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povertyrelief/1730.html

(19)
上一篇 2018-03-19 23:19:10
下一篇 2018-03-20 23:27: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