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口袋富脑袋,保山镇北社区人人争做“三有”新农民

“钱袋子喊富,脑瓜子叫渴。”这句话在几年前的镇北社区十分流行,它说的就是农村文化生活落后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现象。富裕起来的镇北社区村民富而思文,不愿再继续“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生活状态,大家都认定了一个理儿,那就是“富了口袋富脑袋”,要做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农民。

美丽乡村有“里子”

走进绿树翠竹环绕的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镇北社区,茶园、核桃园、麦田盘山缠绕,一幢幢红砖黛瓦的农家小院新妆亮丽。镇北社区有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1010户3323人,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9851元,先后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富了口袋富脑袋,保山镇北社区人人争做“三有”新农民
修建村中小景

近几年,镇北社区整合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村内“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从年初开始,镇北社区开展了“治理‘脏、乱、差’、打造‘绿、净、美’美丽乡村升级版”工程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人居生态环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要“面子”亮,更要“里子”好,镇北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小组干部和党团员为骨干的义务管护小组,负责公共场所的清扫和管护,村民实行门前“三包”。同时,广泛开展了“平安村寨”、“五好家庭”、“六评六比”等创建活动,以文化、科技、卫生、法律、道德“五进农家”活动为着力点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村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村民们自觉开展植树护绿行动,在庭院种植花草,公共场地种树种花,房前屋后完成了绿化美化,村民还认养了公共场所里的绿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展现在人们眼前

“民间110”有求必应

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生活环境改善了,可新的问题也出现了——今天东家断电,明天西家自来水管堵塞,或是绿化树被人损坏。这时,村里出现了公益服务队。他们通过微信群联系,无偿为村民提供服务,有求必应,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民间110”。每年,公益服务队为村民解决生活生产困难1000多件,大到修理农机具,小到换电灯泡、接水阀。

“村民参加公益服务,既培养了村民的服务意识,又实现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项活动短期靠热情,长期靠机制、靠制度。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制定规章制度,让村民参与村务当家做主。”监委会主任董诗智介绍,对于参加公益服务的村民,社区“两委”和监委不仅张榜表彰,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各个自然村还成立了义务护村队和消防队,建立了民事调解小组,全社区有30多名调解员活跃在村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家“小政委”。他们积极调解民事纠纷,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

农家门前“种”文化

“不要以为头发染了、裙子短了,你就时尚了;不要以为楼房住上了、轿车开上了,你就有档次了;没有文化不懂科技的农民是短视农民,建设文化大院就是要在农家门前‘种’文化,让干部群众有个学文化学科技的场所,不出村寨就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党总支书记赵华彩如此说到。

镇北社区建成了文化活动场(农民文化大院)8个、村情展馆2个,成立了一支文体活动队,常年开展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文化大院成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栖园。年过七十的村民张灿聪感慨地说:“如今,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文化生活了!”

渐趋丰富的文化也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退休工人郭自富创作的《敬老歌》:“劝你莫嫌老,人人都要老,你今不敬老,你老谁敬老……”被广泛传唱;文化墙上的“同心干、创家业”“同家乐、童叟和”等箴言被不断提起。几年来,镇北社区几乎没有出现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1)
上一篇 2018-05-18 13:22:37
下一篇 2018-05-20 00:33:3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