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祥:扶贫中之贫 帮难中之难 攻坚中之坚

自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可以说,中国的扶贫事业在世界减贫史上创造了奇迹。时至今日,脱贫进入攻坚期,我们要善于啃“硬骨头”、善于度“腊子口”、善于接“最烫的山芋”。为此,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当次紧要关头、非常时期,我们要善于扶贫中之贫、帮难中之难、攻坚中之坚。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还未脱贫的群众,从结构上看,大多分布在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发展不充分的地区;从人群上看,大多是一些残疾人、孤寡老年人、患病者或者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思想观念封闭落后者。要啃下这些“硬骨头”,需要我们系统发力、重点突破、集中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要求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即“六个精准”。对于贫中贫、难中难、坚中坚,我们要善于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确保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要善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善于扶“精神之贫”,杜绝“等、靠、要”思想。为此,在社会上形成人人赞扬、人人向往勤劳致富、诚实劳动的社会新风,自觉抵制懒惰、酗酒、吸毒、打架等不良习性。从根本上说,人是一切因素中最重要的原因,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其他问题才会“纲举目张”,迎刃而解。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大力实施“五个一批”系统工程。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引导支持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大力发展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对于那些生活在“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地方的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吸纳贫困群众转移成生态护林员;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加大救助力度,以社会保障兜底。此外,“五个一批”工程系统发力,要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防止大包大揽、保姆式扶贫。

扶贫中之贫、帮难中之难、攻坚中之坚,要以更实的作风、更细的举措、更严的标准,扎扎实实、细细致致、认认真真开展。扎实工作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开会脱贫”、“数据脱贫”、“填表脱贫”,确实察实情、谋实招、见实效。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坚持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方案,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攻克贫中贫、难中难、困中困、坚中坚。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抓住贫中之贫、帮扶难中之难、攻克坚中之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路上,一户家庭、一个群众都不能落下,唯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周国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povertyrelief/2260.html

(8)
上一篇 2018-07-02 23:59:55
下一篇 2018-07-04 22:39:5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