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第一穷”成了全村第一养殖大户,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富

全村“第一穷”成了全村第一养殖大户,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富

抱着拼一拼心态  搞起了养殖业

立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连日的阴雨天气终于散去,富宁县归朝镇又恢复了闷热天气。早上8点,迎着骄阳,我们从归朝镇乘车出发,10分钟后车从柏油路拐进了一条泥土小路,同行的归朝镇宣传委员指着远处一座山头告诉我们,那里是今天我们要去的养殖场。汽车一路颠簸、打滑,4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那拉村委会弄凤村小组山顶的这个养殖场。

刚下车,养殖场走道里到处撒欢的小猪儿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走近一看,这些小猪儿可和一般的猪不一样,披着深浅棕色相间的外衣,长长的嘴。眼前的养殖场有10多个猪圈,正当我们好奇地参观这些长相各异、花色不同的猪时,养殖场的主人罗朝开骑着摩托车回来了。一件普通的短袖衣、一条黑裤子、一双胶鞋,笑起来和我们打招呼的样子非常憨厚,就是一个典型的庄稼汉。“罗大哥,你养的这些都是什么猪,怎么和市场上卖的不一样?”我们好奇地问道。“这些都是今年我才配种出来的宝贝,我养的是野猪,大猪是以前我从广西南宁买来的,小猪儿是这些大猪配种下的儿。”罗朝开非常自豪地说:“这些猪太好卖了,剩下的这些小猪都是公猪,母的都被周边寨子的村民买走了,拿去做繁殖。”

交流中我们得知,10多年前,罗朝开家曾是弄凤村小组最贫困的一户人家,一家四口住在茅草房里,家徒四壁,靠种植包谷维持生活,他还要供自己的弟弟读书,生活非常艰辛。

几年后,罗朝开抓住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实施脱贫攻坚大作战的机遇,在政府的支持下建了砖瓦房。为了改变家里的困境,罗朝开外出务工,有了一定的积蓄后,2006年他从广州回到家乡,倾尽打工的积蓄,并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凑得6万元钱,买了15头牛和280只羊,抱着拼一拼的心态,搞起了自己的养殖事业。在夫妻两人不懈的努力下,2008年,养殖的牛羊一共获得11万元的纯收入。一夜之间,他从全村第一穷成了发家致富的红人,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发展养殖业并扩大规模的决心。

火红的养殖业让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换作别人,可能就安稳了,但是罗朝开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除了搞养殖,他还紧跟潮流学习新事物,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2015年,通过亲戚从网上了解到野猪肉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后,他就在心里开始谋划,跑到县城里打听野猪的市场行情,还跑到南宁的野猪养殖场考察。权衡之后,他毅然拍板,花了68000元钱引进10余头野猪回家养殖。因为有养殖牛羊的经验,这次他信心满满,想着一年后野猪就能出栏售卖了。

然而,2016年的一场猪瘟打得他措手不及,一下子死了4头母猪,损失了近两万元钱。心痛之余,罗朝开发现不能光会养,还要会治病,于是,他四处学习兽医知识。他用喂野猪中药等方法防止野猪生病,没想到还真的有效果,直到如今他养殖的野猪再也没有生过病。

转眼到了2016年底,罗朝开养的野猪陆续出栏,外地老板以每斤45元的价格上门收购。截至今年5月份,养殖野猪已经让他收入了10余万元。附近的村民看到罗朝开养殖野猪赚钱,纷纷上门向他学习并购买小猪养殖。在这样的商机下,罗朝开加大了配种繁育的力度,“今年下半年可能还会出栏三四批小野猪,价格稳定的话,还卖得几万块钱。”他信心十足。

全村“第一穷”成了全村第一养殖大户,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富

成立养殖合作社  打开发展新空间

养殖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2016年他乘着合作社发展的东风,成立了自己的富民龙强养殖专业合作社。

爱“折腾”的人总是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去年,罗朝开又盯上了养蜂,他自己上山找蜂子自己培育。如今,他养蜂规模已经发展到七百多箱,他的儿子也和他一起养殖,今年,光卖蜂王就赚了7万元。

从贫困户到坐拥山头养殖场的养殖大户,罗朝开自己就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让生活越来越好。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罗朝开在心里已经打好了算盘,把野猪和蜂子发到群众手里,特别是贫困户中,壮大养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他做什么我都支持他。”罗朝开的妻子蒙玉菲说。2000年初,罗朝开决定外出务工,蒙玉菲义无反顾地跟着他去打拼。2006年,罗朝开回家倾其所有发展养殖业,蒙玉菲二话不说全力支持。自己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养殖产业越来越大,罗朝开无偿为贫困户提供养殖帮助,蒙玉菲仍然默默支持,贫困户手中的牛羊就是她亲自送去的。

“身边的村民还有住着破烂房子的,想起以前我过穷日子的时候,乡里乡亲都给了我很多帮助,我现在富起来了,也想拉他们一把。”罗朝开说。2008年,牛羊养殖出效益后,罗朝开无偿把牛羊送到村里特别贫困的4户群众手中,让他们养殖到出栏,最后只收回成本。就这样,这4户贫困户在他的帮助下,牛羊越养越多,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路。2017年底,这4户群众经过考评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初见成效后,罗朝开帮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本村,附近贫困的村民,他也采取同样的模式进行帮助。“我帮扶的村寨有四五个,有13户人家都是比较贫穷的。现在我富了,我有这个能力了,能帮一户是一户,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当我们再次问罗朝开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他朴实地说。

如今,一共有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他一起发展养殖产业,从他给的一头牛、六七只羊,发展到现在四五头牛、20多只羊的规模,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同村的罗朝兵、李凤芝两口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罗朝开带我们来到了仅有一墙之隔的罗朝兵家的猪圈,李凤芝正在给20多头野猪和肉猪喂食。“现在养的猪是罗朝开给我们的,猪圈的挡墙也是他出钱帮我们砌的,猪价稳定的话,我家今年就可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李凤芝一边喂猪一边和我们说,“以前我们两口子都是在外面务工,去年家里老人生病,就只能回家照顾老人,一回来家里就没有了经济来源,罗朝开看到我们生活比较困难,就建议和他一起养猪,送给我们能繁母猪和小猪。”虽然刚刚开始养殖,但是李凤芝对幸福的日子充满了信心,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因为罗朝开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李凤芝家出来,罗朝开带我们去到了半山腰的养蜂基地,他的儿子罗敏正在打理蜂巢。700多箱蜂子是罗朝开一家目前能够管护的极限,他说,年底他会把蜂子也无偿分发给村民,增加大家的收入,使周边的群众都能尽早地富起来。

采访结束下山前,我们提出为他们一家人照一张合影。照片里的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罗朝开说,这是他们一家人第一次一起照相。

返程途中,也许是被罗朝开敢闯敢拼、带头致富的精神所感染,那4公里的泥土路不再漫长。正值初秋,泥土路两旁的植物一片生机,正如罗朝开和他的村民伙伴欣欣向荣的养殖产业,相信待到金秋时节,他们的产业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1)
上一篇 2018-08-22 22:14:51
下一篇 2018-08-27 20:04: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