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革命”开始 保山市双脉村不仅要颜值更要绿色经济

自2013年脱贫攻坚以来,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双脉村筑牢制度、基础条件和绿色产业“三个支点”,撬动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

筑牢制度的支点  提升人居环境有推力

“致富少方法,山林乱砍伐,人畜不分家,污水靠蒸发,村子脏乱差,乡愁留在哪?”这曾经是双脉人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2013年以来,面对“垃圾围村”的困局,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实践中,为了杜绝环境整治“一阵风”,双脉村编制了涵盖卫生保洁、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等长效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开展村庄规划设计,把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到实处,构建了村组联动、“户”相监督的“村、组、户”三级责任体系,抓源治本,推动村人居环境提升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发展。

5年来,垃圾清运车、垃圾桶延伸到村组居民点,人居环境提升写进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共识,较短的时间内打开了工作局面,在全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热潮。

筑牢基础条件的支点 提升人居环境有拉力

制度有了保障,“环境革命”就在于革谁的命?怎么革命?双脉村将农村垃圾、厕所革命、污水处理、河道治理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拉动村人居环境更上一层楼。

全村全面开展垃圾“清零”行动,实施生产和生活区域分离、人畜分离、柴房分离,构建起“户保洁、村收集、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全面开展河道清洁行动,对村内河流进行“地毯式”排查,实施水面净化、清淤疏浚工程,发动群众亲身参与“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农户生产环境、生活习惯和健康指数明显改善。全面开展农村道路、危房改造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工程建设,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不仅解除了环境的“后顾之忧”,还为培育文明乡风提供了舞台。

 筑牢绿色产业的支点 提升人居环境有引力

基础条件改善了,双脉村容旧貌换新颜,但仅有“颜值”是远远不够的。双脉人意识到,既不能靠山吃山消耗资源,也不能守山望山无所作为,只有以产业为基,才能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因此,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时,“绿色经济”成为双脉发展的主脉络。

全村严格了山林保护,禁止乱伐,实施退耕还林3000亩,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底的58%提高到现在的91%;发展“茶叶+核桃”种植模式3750亩,亩产值最高突破3000元,是种粮食效益的2倍。在促进人居环境提升与精准扶贫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双脉村与保山市隆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流转土地22.865亩,入股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发展雪鸡养殖,赢得一片“鸡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收”。同时,多种特色生态产业和绿色发展模式正缓缓流淌开来,光伏发电、农家客栈、乡村旅馆、农旅结合等已不再遥远,双脉不再只是承载着故土的乡愁,也承载着乡村的自信。

十分美景半是绿,一川秀色半川水。双脉的房前屋后“净”了,乡村道路“洁”了,河流沟渠“清”了,人居环境“美”了,“钱袋子”鼓起来了,依靠提升人居环境这个“支点”,正抒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为恢弘的诗篇。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2)
上一篇 2018-09-23 09:04:53
下一篇 2018-09-29 21:02:5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