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鸭种养、贫困户“点菜”……特色产业有着广阔“钱”途

稻鱼鸭综合种养、长短产业结合、贫困户自行选择产业“菜品”……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坚持以贫困群体和贫困地区为中心,以“特色产业、长短结合、龙头带动”等为原则,制定出台了相应的配套实施方案,明确了产业扶贫中5大重点产业和6大主导产业,以确保产业扶贫全覆盖,为贫困群众稳步增收脱贫夯实了基础。

稻鱼鸭种养、贫困户“点菜”……特色产业有着广阔“钱”途

精准施策,更要精准谋篇布局。红河州以红河两岸低热河谷为主轴,建设红河谷绿色农业产业廊道,在海拔800米以下河谷地带发展热区果蔬、花卉等产业;在海拔800米至1600米的中半山区,发展水果、蔬菜、药材、梯田红米、特色养殖等产业;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济和山地牧业等,加快形成了红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区、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大板块。

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实现梯田保护与精准扶贫的双赢

历经千年的哈尼梯田,如今在红河州“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渔共作、强农富民”的精准扶贫路上,使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我家8口人耕种0.66公顷梯田,通过‘稻鱼鸭’种养殖实现了经济收入。在我们村,我家的日子算得上中等以上。”元阳县牛角寨乡的村民和政民笑着说。在牛角寨乡,很多村民像和政民家一样,通过“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致富梦。

在脱贫攻坚中,如何充分利用好当地资源优势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位于哈尼梯田核心片区的元阳县和红河县,逐步确定了“发展稻渔共作、提高梯田产值、以发展促进保护”的思路,以先进的养殖技术为支撑、打破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种植形式,推行“塘田结合”和“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梯田保护与精准扶贫的双赢局面。

政府列出扶贫“菜单”,贫困户自己来“点菜”

“由于我们村的地理气候条件好,种出的雪莲果品质较佳,真是不愁销路。我家种了3.3公顷,仅今年的雪莲果收入就超过了13万元,加上前两年的收入,全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还在去年光荣的‘脱’掉了‘贫困帽’。”谈起种植雪莲果带来的好效益,家住泸西县永宁乡阿朝村的脱贫户尹瑞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介绍,永宁乡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出台了《永宁乡关于在精准扶贫中发展增收产业的补助方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养殖,给予一定补助;同时推出了“菜单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于水果、干果、蔬菜、黄姜等十余个产业,交由贫困户自己“点菜”,并确保每户至少有一项脱贫致富产业。“仅雪莲果一项产业,就让贫困群众获得了真正的实惠,铺就了增收致富的广阔‘钱’途。”永宁乡党委书记陈永刚说。

同样的帮扶模式,在红河州多个县市推行实施。在绿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产业扶贫“菜单”中自愿选择1~2个项目,该县以户均最高限额2000元予以产业扶持;弥勒市按户均3000元的标准,安排761万元对22个贫困村2537户贫困户进行小产业扶持;泸西县则由贫困户“点菜”后,各乡镇根据种养规模给予每户4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

为使贫困户能长期稳定的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红河州采取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强化企业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群众连接到产业链上,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让贫困户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延长和价值链增值带来的效益。从而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用产业巧妙地开辟出一条富民“钱”途。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投入产业资金5.42亿元,户均扶持约8500元,受益贫困户6万余户。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4)
上一篇 2018-12-29 19:42:07
下一篇 2019-01-03 14:53:3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