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一个北方小村的变化

到农村去,做点事,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没想到,这个心愿在40岁前得以实现。

今年6月,我主动申请到报社对口帮扶的滦平县锻炼。8月,我来到平坊满族乡于营村,挂职村第一书记。5个月来,我走访了在村常住的所有农户,逐渐熟悉了村情户情。

时光匆匆,转眼已到年末。8月新买的电动车,如今行驶里程已超740公里,相当于北京—滦平两个来回。表盘上变动的数字,记录着我的青涩,也印证着我的奋斗。寻思写点什么,想来想去,还是以一篇工作总结聊作回顾。脱贫攻坚,时不我待,明年,我们撸起袖子,继续加油干!

5个月,一个北方小村的变化

一、做好走访,了解村民所思所盼

于营村辖区总面积15039亩,耕地面积1240亩,85%以上为山坡地,人均耕地1.37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等。全村4个自然村,8个居民组,共307户902人。2014年至今,建档立卡贫困户共93户、298人。虽然距离县城不到10公里,但地理位置仍属偏僻、且道路较窄,加之村内水源不充足,自然资源较匮乏,一直以来没有规模型产业。受这些因素制约,于营村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80%以上靠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2017年人均年收入不到4200元,是平坊乡贫困村之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尤其在农村,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必须深入了解身处的乡土社会。初到于营村,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时间,熟悉村情户情。一方面,向村两委成员、乡包村干部、县司法局驻村工作队,详细了解村里的整体情况,以及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因为前段时间,县里进行了贫困户档案规范提升工作,所以信息查阅相对比较便捷。另一方面,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分阶段走访了在村的数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他们的致贫原因、发展愿望,有了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

5个月,一个北方小村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两件事。

一是画了两张涵盖四个自然村的“于营村引导图”,标注出每一位有房农户的姓名、位置、所属小组,以及是否常住。两张引导图被放大打印后,贴在村部办公室,极大地方便了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

5个月,一个北方小村的变化

二是通过多方询问,整理出全村电话通讯录(每户至少有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并建了一个“于营村务”微信群。所有村级公共事务,都会在群里及时公告,目前已有100多人加入。不少村民反映,“这个办法好!又清楚、又省事!”。

二、搞好“外联”,努力改善村户面貌

“村里缺路灯,晚上不敢出门”“垃圾池距离太远,倒垃圾不方便”“到外面打工有点远,要是村里有打工机会就好了”……在村里和村民聊天,时常能听到他们对村发展现状的辛辣点评。无论是抱怨,还是希望,他们的意见、建议,就是我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百姓利益无小事,在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多次讨论后,我们确定了“以基建靓村,以产业强村,以文化润村”的基本工作方向。

 5个月来,我主要围绕扶贫产业发展,村民稳定就业,改善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开展教育扶贫等方面,和村两委、乡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协同工作,争取到的帮扶资金,截止目前累计超过100万

(一)大力发展村域产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1.引进光伏产业。2017年,于营村与滦平晶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对接,引进了总投资4.8亿元的60MW(兆瓦)林光互补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全村18户未脱贫户,利用产业扶贫资金12000元与光伏企业合作,实现年分红1200元(享受5年);县级光伏受益每年3000元,持续20年,由此实现光伏扶贫项目产业覆盖。今年下半年,企业为村里安装200千伏变压器、315千伏变压器各1台。

2.入股兴春和。2016年,以6000元资金入股兴春和公司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继续享受入股分红600元,分红享受5年,之后公司返还入股本金。

3.入股华朗。2018年, 为9户没有产业覆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华朗公司,入股资金12000元,每年可分红1200元,持续5年。

4.苗木扶贫。2018年,碧桂园公司在村里租了25.45亩地,种植面积23亩,雇佣23位村民种白蜡、国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通过土地流转(建档立卡户4户12人),雇佣村民务工,帮助村民增收数十万元。

(二)大力发展就业,实现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1人就业

一方面,鼓励务工就业。于营村有不少人在县城、北京务工,按照县里制定的年工资(不超过2万元)5%的补贴标准,全村有66人合计享受务工奖补6.6万元。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扶贫,9户贫困户被聘为护林员,每年每户增收8000元;推荐6户贫困户为保洁员,每户年工资收入7200元;为10户贫困户开发巡河员、护路员、治安员等公益岗,每个岗位年补贴至少3600元。

(三)稳步推进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1.修道路。争取交通局帮扶资金10多万,翻修村道3公里多,实现了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基本全覆盖,解决了全村4个自然村出行难的问题。

2.添路灯。争取深圳爱心企业家徐蒙、县司法局帮扶资金14万,安装路灯70盏,

结束了3个自然村没有路灯的历史。

3.建广场。协调县住建局、教体局、农工委等部门,重建500平方米广场一处,配套健身器材2套,篮球架1套,乒乓球台2个,为近1000平方米的村部广场铺设地砖,总价值近20万。

 4.保饮水。争取水务局帮扶资金,积极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全村共打了直径0.3米,深度120米,水泥管井16眼,覆盖附近100多户吃水困难的群众。

 5.护环境。村内垃圾收集、清运实现了第三方专业公司托管。全村投放3吨垃圾箱5个,240L垃圾箱2个,上岗保洁员6人。

(四)努力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1.修危房。争取县住建局帮扶资金10多万,帮助24户农户实现危房改造,5户农户新建住房。

2.改厨房。争取县农工委帮扶资金20多万,为全村新增60户农户厨房改造名额。

3.改厕所。争取县城管局帮扶资金,10户农户率先享受厕所改造。

4.送福利。争取村光伏企业支持,在中秋节前,为全村307户村民,每户发放价值140元大米一袋。争取报社支持,在国庆节前夕,为全村103户困难家庭,各发放一套价值200多元的米面油。

(五)扎实开展教育扶贫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师节前夕,我联系上海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于营村幼儿园的7个孩子,捐赠价值400多元的图书。

经和挂职的杨一枫县长争取,11月9日,《国家人文历史》党支部来到平坊乡中心校,捐赠了311册,价值7313元的图书,并给6位学生颁发助学金。

由报社热心同事推荐,12月6日,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三位专家来到平坊乡中心校,捐赠了50包价值1万元的书法活页纸,以及珍贵的歼15、歼20飞机模型,环境一号C卫星模型。

针对于营村唯一一户还未脱贫的孙佳美、孙嘉俊一家,我协调爱心企业碧桂园进行教育助学帮扶。碧桂园北京区域承德片区执行总裁李冬和城市公司人力经理张新国,行政经理王晓慧,对孙佳美进行了家访。李冬捐款5000元,因为担心孩子过冬没有好的衣服,自掏腰包2000多元为孩子买了羽绒服,玩具,学习用品等,并要求片区同事定期进行家访慰问。

除此之外,我还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向碧桂园争取,对村里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在上学的孩子,按照小学初中1000元,高中2000元,大学3000元的标准,进行了教育资助。目前所有款项已发放到位。一些受资助的家庭感慨:“多亏了这么有爱心的企业,让孩子上学减轻了不少负担!”

三、抓好党建,规范村组织运行机制

刚到村里时,有几位老村干部向我反映:这一届村两委并不团结,工作常常不在状态;几年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非常薄弱。和村主要领导相处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村干部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

8月末,适逢村两委开始换届。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我协助村里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6位政治坚定、原则性强,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真心拥护的村干部走上支委、村委岗位。印象特别深刻的是,10月23日上午,于营村首次举行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就职承诺仪式。20多位党员和村民代表,见证了这一庄严、神圣的仪式。

领头羊的工作状态,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前进姿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新的村两委上任后,一方面,我着手规范轮流坐班制,定期例会制等各项制度,协助新班子完善各项党建资料;另一方面,我要求村两委必须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与此同时,我指导帮助于营村制定和谐文明的村规民约,做成宣传板悬挂至村部广场院内,推动村民移风易俗;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指导村干部和村人民调解员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有效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通过这些努力,我逐渐改变了村党支部一盘散沙的局面,村两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四、做好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李宝善社长来滦平调研考察时曾强调,“做好宣传报道、加强信息推介、提升帮扶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报社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有效形式。”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也尽可能利用休息时间,了解更多基层干部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并加以分析、总结,以评论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

自8月挂职以来,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脚上有泥,心中有底》(9月20日12版)、《多为基层干部分忧解难》(11月22日5版)、《扶贫高质量才能走得远》(11月27日1版)等多篇评论。这些文章,既客观呈现了滦平的脱贫攻坚成果,也向读者展示了广大基层干部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于帮助滦平高质量脱贫、减轻基层干部不必要负担,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个月,一个北方小村的变化

五、画好蓝图,走稳发展每一步

计划牵引行动,目标指导方向。为了更好地建设于营、发展于营,12月底,经村两委商量讨论,我们制定了明年要干的十件实事。

1.做好一张规划。结合于营村发展现状,邀请专业设计单位,做一套科学、系统的村庄发展规划,确保今后的村庄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不重复建设、不浪费资源。

2.发展一项产业。利用村里的闲置大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种植1—3样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广、便于管理维护的蔬菜、水果。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围绕种植产品发展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设立一支自治基金。在村账户下,设立于营村幸福自治专项基金。基金由社会各界捐赠,主要用于村两委策划、申报并开展的环境保护、文化体育、扶老助残、关心下一代、家庭教育等公益项目。

4.修建一条道路。完成马圈子沟门—马场沟门2公里多村主道路的拓宽、修复。

5.完成一批改厕。努力向有关部门争取名额,让村里更多农户家的厕所得到改造。

6.组织一次支部共建。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滦平县司法局等单位进行支部共建,请这些单位的业务骨干来村里讲党课,实现党建工作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化。

7.组织一次教育帮扶。联系县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公益机构,对于营村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帮扶,更新老师的教学设备,丰富孩子的游乐设施,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8.组织一次健康义诊。根据之前问卷调查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组织市、县专家医生,来村里进行至少一次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看病。

9.开设一个培训班。在村里开设劳动力技术培训班,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能人,定期为村民开展特色种植、畜牧养殖、大棚经营管理、建筑、餐饮、编织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同时积极联系村内帮扶的社会企业,提供更多相关工作岗位,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凭辛勤劳动增收。

10.筹划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多方筹措资金,在村内合适的地方,筹划一个集学习、娱乐于一体的长效型农村文化综合体,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5个月来,于营村的变化,离不开报社、滦平县各部门、光伏企业、碧桂园公司、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同样也是900多位村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欢迎大家有时间来滦平走走,到于营看看!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关心与帮助!

作者: 吕晓勋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 李小星的摄影世界 ”

(7)
上一篇 2019-01-04 21:11:16
下一篇 2019-01-06 14:38: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