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石屏“最穷”的贫困村,如今插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双翅”

“石屏最穷数大塘,住的土掌房、喝的泥浆水、吃的包谷粮,一张牛皮一张床,好女不嫁大塘郎……”这曾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镇大塘村贫穷面貌的真实写照。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大塘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革除陈规陋习、提升人居环境等系列措施,如今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作为脱贫致富“领路人”的村集体,仍然面临着没有经济收入、无钱办事的窘境;当地村民近乎原始的黄牛养殖方式也遭遇了瓶颈,产业效益止步不前。为尽快带领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大塘村党总支书记白春光带领村“两委”班子一边四处考察学习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边仔细分析本村实际情况和条件,从而制定出了以“发展集体经济、巩固提升黄牛养殖业、带领村民闯出致富路”的大塘村“股份合作”经济黄牛养殖项目。

在推进该项目过程中,大塘村“两委”定下“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为村民探索提供最新最科学黄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目标。在2014年,大塘村“股份合作”经济黄牛养殖项目正式启动实施,项目占地1000平方米,建设牛厩300平方米,硬化道路及活动场地700平方米,建容量4立方米的青储氨化池5个,养殖本地黄牛11头、种牛1头。

为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大塘村建立健全了“股份合作”运行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明确了股份红利分配及使用机制。在合作方式上,由村集体用上级扶持资金与本村农户白永发进行合作,其中村集体占股60%,白永发通过管理、饲养占股40%,农科部门负责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和培训等。在项目获益后,村集体收益的50%用于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开展组织生活、弥补办公经费不足等用途,另外50%作为发展资金继续投入到黄牛养殖中,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经过三年的稳步运行,2017年该村黄牛养殖“股份合作”项目开始显现经济效益,共出栏黄牛4头,收入5万元;2018年出栏黄牛7头,收入近6万元。由此,村集体经济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还逐年稳中有升,养殖规模也从2014年的11头发展到如今的21头。同时,参股的农户依靠黄牛养殖分红实现稳定脱贫,先进的养殖技术支持和实地培训也推动了周边农户的黄牛养殖发展。

曾经石屏“最穷”的贫困村,如今插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双翅”

“在甘蔗收获期,收集大量甘蔗叶用青储氨化池氨化贮藏后供黄牛在冬春季枯草期食用,既充分利用了甘蔗的‘下脚料’,又减轻了黄牛养殖成本,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白春光笑着说到,目前大塘村种植甘蔗2367亩,而甘蔗叶正是冬春枯草季节难得的优质青草饲料。同时,全村已建成标准化集中养牛小区3个,扶持10~20头规模养牛示范户20户,共发展黄牛养殖700多头。

如今的大塘村,甘蔗种植和黄牛养殖犹如花开并蒂、桑结连理,互相推动、相得益彰,为大塘村贫困群众插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双翅”。在2018年,大塘村委会经济总收入达48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5000元,而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增长之路也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4)
上一篇 2019-01-13 23:36:35
下一篇 2019-01-14 17:02: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