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有所居有安居有宜居 群众过上诗意生活

初春时节,走进保山昌宁县翁堵镇扁里村箐门口村民小组村民李向东家,迎面而来的是一阵浓浓的乡愁气息。虽然只是一个土木结构的老院落,但却被主人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李向东说:“虽然盖不起新房子,但政府已经帮助进行了加固改造。家就得有个家的样子,安全稳固了,更得把它收拾好,干活回来才舒适安逸。”

脱贫攻坚以来,昌宁县始终紧盯“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易地扶贫搬迁与农村危房改造同步推进,建设改造与人居环境提升同时开展,帮助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安居、住有宜居的梦想。到2018年底,全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251户1730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53户13532人,同步搬迁998户3777人;全县9587户C、D级危房全面消除,11259户农户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

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昌宁县:有所居有安居有宜居 群众过上诗意生活

围绕帮助群众“挪穷窝、换穷貌、拔穷根”的要求,昌宁县坚持建设、管理、经营“三管齐下”,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起了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让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实现有安全宜居的住房、有稳定的产业或就业、有稳步增长的收入,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具体实施中,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着力加快安置区建设,让贫困群众尽快“挪穷窝”,三年搬迁任务完工率、入住率、拆旧率均达到100%。

围绕让搬迁群众既“安居”又“宜居”的目标,昌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搬迁群众主体作用,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实行“选址—建设—治理”全过程管理服务,让群众在“挪穷窝”的同时实现“换穷貌”。突出“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的产业和就业帮扶理念,科学规划配套增收致富体系,通过发展产业增收一批、个体经商增收一批、务工就业增收一批、资产收入增收一批“四个一批”,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加快“拔穷根”进程,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

全面实施危房改造

针对部分农村群众住房老、危、旧情况突出,C、D级危房较多的实际,昌宁县始终把“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全面实施危房改造,用一年时间,实行“一户一方案”,采取就地、就近重建,加固改造等方式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不漏一户全面改,实现县域困难群众存量危房“清零”。

在具体工作中,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领导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统筹抽调工作人员和技术骨干组建办公室,科学指导,规范实施,确保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管理,引导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缓解资金筹措困难。同时,采取示范引领的方式全面推动改造,统一建设标准,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农户认可满意。

打造宜居家园

围绕让群众“住有宜居”的要求,昌宁高度重视群众“整洁美观”需求,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的同时,同步打造宜居家园。

昌宁县:有所居有安居有宜居 群众过上诗意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做到建设前、中、后“一条龙”推进,项目建设前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综合考虑群众生产就近、生活就便等因素精心进行选址;项目建设中引导搬迁户成立安置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充分依托自然环境,依山就势进行精致建设;项目建成后注重精心治理,在安置点成立党支部和安置区管委会、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监事会等组织,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农村危房改造推进中,坚持执行乡村建设规划严格 “控”,加强村庄风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风貌,留住“乡愁”;围绕乡村规划引导“改”,在修缮加固或新建的同时,统筹做好排水处理、墙体粉刷、室内外及庭院硬化、天花板安装、陈旧板壁翻新等,同时引导非农危改户实施硬化、美化等人居环境提升,同步进行人畜分离和卫生厕所改造;对接乡村振兴从严“治”,引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习惯,做到入户道路通畅整洁、房前屋后排水沟整洁、庭院四周清爽整洁、生产工具安放整洁、生活用具摆放整洁,院内干净、屋内干净、厨房干净、厕所干净、个人卫生干净。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0)
上一篇 2019-02-27 19:54:36
下一篇 2019-02-28 23:02: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