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政:关于在扶贫工作中针对青年村民开展咨询服务的建议

目前,各地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都是在当地扶持发展产业,我们工作队也不例外。但如果我们把讨论这个问题的时间跨度拉长一点,那么一个项目无论种养殖还是手工服务业,在实现正常产量输出之后无外乎两种结果:一种是获得了超过现有市场利润水平的超额收益,另一种就是获得正常水平的收益利润。哪怕是结果较好的第一种情况,也会在市场竞争驱使下的模仿复制中慢慢趋同于后一种情形。也就是说,从长远一点的时间跨度来看,最终的利润都来自于对成本的控制和质量的提升,而这两项的驱动力都来自于人,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我认为,扶贫要解决的不仅仅只是当下村民老乡的收入问题,假设站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点回过头来看,我们要解决的是尽可能拉近城市与农村差距,消除村民与居民的差别。

一、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

在学校临近毕业时,我曾到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预约老师做过职业发展咨询,个人感觉受益良多。初次进入陌生的领域,获得经验性建议将有利于发展。

1.互联网信息的局限性。借助如今发达的网络,我们可以方便的获取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例如:通过网络检索有关资料,我可以在没来到文山柳井乡之前就拼凑一篇关于柳井乡的介绍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真的就了解柳井的情况。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亲身来到此地,在这里驻村生活工作才能有较深的认识。

2.提升关键人群认知的紧迫性。我认为目前村子里面15-30周岁的青年非常重要,也是我所提议咨询服务的重点工作对象。自学校暑假开始后,村里常来我们宿舍楼下蹭WiFi的少年们虽然也和城里孩子一样玩着“王者荣耀”,然而相比城市里的同龄人而言,他们对于大学、专业、工作、晋升、发展……等方面的认知是匮乏的。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名要填高考志愿的应届毕业生对于“土木工程”和“建筑学”的区别还并不是很清晰,只是很笃定自己今后想干工程的职业理想。

3.工作开展的可行性。提供咨询服务,最关键的就是需要优质的人力资源。而据我所知,恰好当下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这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就拿目前在一线参加驻村扶贫工作的2016年定向选调生来说,基本都有在国内一线城市知名大学就读的经历,部分取得博士学位的同志甚至有1年以上在国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的经历。

二、沟通交流使彼此获益

在交流中学习,于分享中进步。我觉着可以考虑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寒暑假时节,将在村的青年按年龄段分组,分批次举行座谈交流活动。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的互动,工作队员可以就青年村民关于求学、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问题给出意见建议,同时在交流中既锻炼了年轻工作队员的协调组织能力,也给了大家多一个渠道加深对于农村基层的了解。另一方面,在入户走访中,我观察发现在许多农村家庭中,部分大龄青年习惯性躲在父母身后,通过这样专门通知年轻人来开会谈事的机制,既有利于培养青年村民当家主事的品质,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于党和政府的认同感。

三、几点初步建议

1.理性人站位。如果这个咨询服务的提议能够获得准许,那么建议大家在提供意见建议时,参考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尽可能给出客观可行具有执行价值的咨询答复。

2.服务意识。虽然意见、判断、见识、认知这些东西不像人民币一样实在,但我认为这些资源同样是有价值的。此外,应该明白我们是在做服务工作,目标是促使咨询对象的收益最大化。

3.工作经费。虽然实现这个设想只需要偶尔占用一下村民活动室,一台联网的电脑,和一位具备相应知识储备的同志就可开展。但我觉得适当的专项工作经费支持,是这项工作可以常态化开展的有效保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周 新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povertyrelief/557.html

(195)
上一篇 2017-07-09 10:58:19
下一篇 2017-07-12 23:02: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附近玩家的头像
    附近玩家 2017-07-14 15:48:54

    关注中青年健康成长

  • 新政的头像
    新政 2017-07-11 21:26:39

    嗯嗯,是呀,青年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 浩原的头像
    浩原 2017-07-11 21:24:57

    关注村庄中青年群体是当地长远发展的关键。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