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本村村民日常生活状态之思考

多次走访村民后,不经感叹这里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今天农民的穷和苦绝大多数是温饱已经解决的苦和穷,是“有饭吃缺钱花”的苦和穷,更是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苦和穷。

过去地主吃的“两干一稀”未必赶得上今天村里的村民,但是地主有一种幸福感,不仅来自于每天可以“两干一稀”,而且来自于对周围“一天三稀”或“两稀一干”农民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所产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和心理认知,以及对在周围农民中保持优势的信心和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稳定预期,给予地主生活一种稳定的幸福感。

观察本村村民日常生活状态之思考

反观村里村民,似乎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改善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激发起生产劳动的热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五彩斑斓世界的可能性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力感折磨着偏远山村的农民,长期的对社会无力感和不能实现的物欲,使农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身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接受自己是最弱势群体的身份,从而发现不了希望,逐渐变得麻木。表现出来就是懒惰、酗酒和赌博这些坏的生活习性。

驻村工作期间,深刻感受到,缺少健康的消费闲暇方式,农村生活出现严重的病态。在过去生产力低下的传统社会,闲暇是上层阶级少数人的事情,有闲的上层阶级发展出的闲暇消费方式不依靠感官刺激,而依靠品味与体验;不是诉诸身体,而是开发心灵。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村民其实有大量闲暇,农忙时间之外的农闲如何安排自己成了个难题。因此很多村民暴饮暴食、赌博娱乐、酗酒度日,出现生活无规律、过渡追求感官刺激,由此带来的身心严重受损,可谓触目惊心,也给扶贫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

过去农村人是有热情洋溢的精神面貌的,那时候农村吹拉弹唱的能人到处都有,村民自己表演给自己看的戏剧、歌曲在艺术上的价值可能不高,但与村民自己的生活相关,大家兴致勃勃地参与和观看。现在电视每天都有无数剧目和表演,但这些内容多数和村民有什么联系呢?村民漠然地看着小资生活是如何的,他们更多的是看个热闹。打跳、传统戏曲,并不需要华丽的舞台,而是要有对每一招每一式的品味,是对“功夫”的欣赏和体会,恢复和振兴本土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扶贫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重建农村精神面貌的核心手段。让村民体验到美,诗化自己的生活,让村民获得心灵体验而不只是诉诸感官刺激。

正确的看待今天农村的苦和穷,理解村民现存的生产生活方式,站在村民当前的处境来计算村民的福利,而不单是用冰冷的扶贫投入资金来证明对农民的帮助,更加关注文化上的扶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浩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povertyrelief/632.html

(9)
上一篇 2017-07-19 01:30:34
下一篇 2017-07-25 07:13:4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Cornelia的头像
    饶 书剑 2017-07-24 14:30:22

    我也有同感,现在农村里面大人酗酒,青少年整天离不开手机的现象很普遍,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可谓极其匮乏。我们单位给村里捐了很多图书,各种门类的书都有,但是除了工作队员和部分村干部,根本没有人有读书的意识,尤其是村里的青少年,每天放学后来村委会只知道蹭网玩手机,从来没有人踏进图书室半步,鼓励他们去看看书没有一个人愿意。我们有个村民小组条件比较好而且是省级文明示范村,前段时间在活动室附近弄了一些健身器材,但是村民对这些设施完全没有兴趣的样子。我们这里很多人之所以会贫困,其中一个原因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有些人确实是习惯于等、靠、要,自己不愿意努力,但是更多人确实是对于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脱贫,脱贫后又能怎样……所以我觉得扶贫不仅是物质上的扶贫,精神上的扶贫必须协同推进,没有群众发自内心的配合,我们的很多工作很难发挥作用。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