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紧扣“八字要求”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贫困人口中83%为“直过民族”,绝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进取精神不足,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短板十分明显。

维西县紧扣“八字要求”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努力解决好贫困群众精神贫困、观念贫困的问题,维西县委、政府在2018年“最美城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个人”“四美”创建的基础上,把2019年确定为“四美”创建提升年,并提出“激、拆、围、清、建、引、产、治”“八字要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激发内生动力,为实现稳定脱贫打下最根本的基础,筑牢最根本的保障。

紧扣“激”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内生动力提升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结合“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以院坝会议、火塘会议、红歌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到乡到村到组到户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坚定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强化激励引导。坚持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和激励群众,充分挖掘群众身边自强脱贫的典型进行宣传引导。对涌现出来的“诚信、感恩、自强”榜样进行挖掘整理,建立“诚信、感恩、自强”教育实训基地,通过实地教育观摩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三是创新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全县创办36个“四美之家”爱心积分超市,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整理家庭内务、遵守村规民约等来获取积分,群众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意识明显得到不断增强。

紧扣“拆”字,转变群众观念

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落地,新房建好了,但过去群众住的木楞房和其他旧房烂圈到处都是,严重影响村庄环境。旧房虽无多大用处,但群众对它有很深的怀旧念想和不舍情节,一时难以拆除。

面对这种情况,全县充分利用269支“红旗服务队”和34支“精准扶贫感恩连”开展拆旧工作,一方面在号召党员带头拆的同时充分当好政策“宣传员”,给群众讲政策、讲道理,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另一方面,由这两支队伍组成义务拆除小组,全力协助村民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废旧房屋。

紧扣“围”字,改变村庄面貌

旧房烂圈拆除后的材料大多堆放在房前屋后,又变成了新的视觉污染。加之复垦的土地因没有围栏,牲畜乱窜,种下去的菜几乎被糟蹋。为更好解决这一难题,群众把拆下来的废旧木料做木栅栏,把复垦的地围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

紧扣“清”字,整治环境卫生

在全县开展“四美”创建过程中,各村组基本形成了每周定点打扫环境卫生、党员支部主题党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在落实“八字要求”过程中,群众自发利用每天晚饭后的时间,加大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清除沟边、河边、路边垃圾,规范码放草堆、柴堆、粪堆。

紧扣“建”字,改变农村风尚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群众沉溺于电子产品,村民聚在一起拉家常等场景逐渐减少。利用村庄公共区域或大树、古树下建设农村老人聊天点,建设公厕和户厕、畜禽圈舍等配套设施,不仅让村庄干净整洁,更让村庄多了几分人情味。

在建设过程当中,各村民小组群众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设聊天点。聊天点建设好了,越来越多的群众都愿意放下手机走出家门与父老乡亲到聊天点议一议,聊一聊。聊天点逐渐成为农村了宣传政策、村民议事、增进村民感情、凝聚人气的小场所。

紧扣“引”字,汇聚各方力量

在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看着村庄不断变美的景象,党员和群众的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在保和镇保和村,面对豪猪箐、龙爪箐两个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任务重的情况,其他村社主动提出愿意投入资金帮助两个社开展人居环境提升。下南门社社长何光武率先发言说,“我个人捐献1200元帮助豪猪箐、龙爪箐群众。”当天,全村11个社累计捐资20000元。连保和镇拉日村扎尼洛组村庄的外观画图都是由社会爱心人士无偿援助完成。

紧扣“产”字,保障持续增收

积极构建以“党总支+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为主的多种产业扶贫发展模式,依托资源优势做特做精乡村旅游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

叶枝镇同乐村党员带头成立傈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了“总支+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带领群众从事中药材、水果种植、销售和加工,其中最高销售收入农户达到15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434人,给群众增收带来了持续性保障。

紧扣“治”字,强化基层治理

在强化基层治理过程中,通过抓好支部规范化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组织力。

塔城镇启别村党总支和党员积极作为,牵头引导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组规民约,把爱护环境卫生、参与环境整治、主动脱贫、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号召党员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并成立由支部书记、社干部和党员骨干组成的监督会,首先对不遵守村规民约的党员给予处分和教育,再由党员带头入户做好不遵守村规民约群众的思想工作。

维西县积极鼓励群众自治,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成效。如白济汛乡建立村民小组脱贫攻坚委员会,鼓励具有较高威望、政治素质较好、热心为群众服务、群众公认的人员通过村民民主推选,加入脱贫攻坚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作为政策的宣传员、情民意调研员、群众脱贫致富的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落实惠民政策、村规民约的监督员和信息沟通员的作用,真正激活了基层组织“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根,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1)
上一篇 2019-08-19 14:17:53
下一篇 2019-08-22 22:36:3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