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三寨”换新颜,村美日子甜

人们常说的“三寨”,是指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的阿石寨、阿依寨和旧寨。过去,这三个传统的白族聚居村落曾因语言不通交流不畅,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较为落后。如今,在党和国家好政策的支持下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帮助,“三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发展有了新支柱、群众精神风貌有了新气象,村民们都过上了甜蜜的幸福生活。

基础设施大提升,乡村换新颜展新貌

瓦窑“三寨”换新颜,村美日子甜

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寨”村帮扶力度的加大,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改造路房水电,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根本性地改变。曾经,村里的道路都是沙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人和泥争鞋”,外面的人进不来,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如今,通村道路全部硬化,部分村组巷道全部硬化,并且在村内主干道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此前,村民们吃水主要靠几口井,大部分村民挑一担水要走半个多小时。遇到雨天,路特别难走,年年都有人为吃水而滑倒摔伤。如今,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村里100%的农户都用上了清澈的自来水,自来水达到安全饮水标准。“以前吃水靠别人捎,煮饭都得省着用。现在自来水接到了家里,用水不再犯愁,也不用再欠人情了。”患有腿疾的村民杨阿焕深有感触地说。

在上世纪70年代,村民住的大多是茅草房,到了90年代,慢慢更换为瓦房。近几年,村里结合居住点布局调整,对危旧房就地改造或实施易地搬迁,彻底圆了群众的“安居梦”。村里还添置了垃圾桶,购买了垃圾清运车,发动干部群众彻底整治人居环境。如今,村里干净了,村民的房前屋后没了垃圾堆,却多了鲜花、蔬菜和果树,村民们都说日子变美了。

产业多元化,敲开“致富门”

瓦窑“三寨”换新颜,村美日子甜

以前的“三寨”村很穷,穷得只会在土里刨粮,砍树烧碳。近年来,通过政府无偿提供给群众核桃苗,并提供技术支持及市场销路等方式,现在各家各户都有了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随着核桃种植面积的扩大,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许多竹鼠也在山林里安了家。旧寨村主任杨绍团带领村民对竹鼠实施家养,带动全村养殖竹鼠70多户9000多只,带动村民增收100余万元。

为了做优做精产业,2019年村里还组织农户成立了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产销对接,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同时,村民们还积极发展黑山羊养殖,旧寨村在山后建起一个集中养殖山羊的地方,各家各户白天把羊赶上山,轮流由各家派出一人看护,村民们自发地走上了互助发展的致富路。此外,通过技能提高培训,“三寨”村民在2018年实现外出就业100多人,带动人均增收5000元。

近年来,瓦窑镇通过政府搭台的方式,依托凤溪玉叶茶叶有限公司采茶、制茶的用工需求,将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至凤溪玉叶茶厂务工,以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累计务工总人数417人,实现务工增收200余万元。同时,阿石寨村还以入股凤溪玉叶茶叶有限公司的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党建聚人心,新风正气扑面来

瓦窑“三寨”换新颜,村美日子甜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感谢共产党!”聊起村里的新气象新风貌,乡亲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质朴的话语中,饱含对党的感激,充满了对党组织的信任。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民“平时没事不找干部、有事办不成骂干部、办事不顺心告干部”。近年来,随着党建工作的加强,不仅改善了乡村面貌而且还密切了干群关系,全村新风正气扑面来。

近年来,瓦窑镇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活动,培养致富能人入党、提升党员致富能力,推选致富能力强的党员进入村“两委”。这样,既解决了村民的贫困问题,也锻造出一支靠得住、留得下的工作队。当谈到为啥想入党,几位年轻人说:就是希望跟着党干,向党员干部学习,为群众多办实事,为村里的建设出一份力。

在20年前,“三寨”村没有一个大学生。因为村民们受教育程度较低,与之相伴的是生活的不文明、发展的落后。通过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现在人人有学上,大学生也越来越多,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了,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白天村民发展生产忙,晚上跳起了广场舞。“现在的‘三寨’村,村民们吵架纠纷少了,文明礼貌多了,呈现出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阿依寨支部书记杨玉光说。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1)
上一篇 2019-10-14 10:08:50
下一篇 2019-10-18 16:58:3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