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互联网+”做加法 农民有实惠环境有变化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李子沟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先学先改、立行立改要求,主动先行组织学习教育、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研究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党务村务+标准档案+智能教育”形式,整合网络信息化社会优势资源,实现农民有实惠、环境有变化。

东川“互联网+”做加法 农民有实惠环境有变化

据了解,李子沟网络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达到了60%以上。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将“互联网”思维加入到党建和村庄管理中,搭建快速沟通平台,有效处理各项工作。

通过“互联网+”党务村务,发挥快速沟通协调作用

李子沟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微信群,加强沟通交流,召开视频会议,对外出务工的党员不能及时参加会议提供便捷。同时针对老党员不会使用智能化收集的情况,提供小蜜蜂播音器,讲解党的方针和政策。村委会建立村民微信群平台,安装“村村响”,每户都安装上了“户户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党的扶贫政策、扶贫措施、扶贫信息“三到户”。微信群平台同时推送各项就业信息。同时,村民的业余生活也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应用。大家在微信上对起了山歌,虽然大家在空间上有了一定的距离,但“互联网+”又把大家聚到了一起,还带动了更多的山歌爱好者。全村村民都注册了中国社会扶贫网“社会扶贫”APP系统,将农户个人的帮扶需求和农特产品情况发布到互联网上,充分发挥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东川“互联网+”做加法 农民有实惠环境有变化

通过“互联网+”标准档案”,发挥便捷精准查询作用

李子沟村将网络思维运用到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工作中。创新打造李子沟村“精准脱贫数字化、地图式档案管理系统”。在卫星地图上显示李子沟村委、村小组和219户农户的全部信息,真正实现农户“一房一户一档案”管理,能实现快速查阅相关档案。

同时,在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完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实现将农户的土地和面积进行标注,进行农特产品预售活动,实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并将村民档案信息形成二维码,印制到每家每户,内容主要有全家福、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和巩固提升五个方面,更快更全的展示农户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情况。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

 “互联网+”智能教育”,发挥信息学习运用的作用

要想稳定彻底脱贫,教育扶贫是重要推手。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培育人才,而是开启“民志民智”。李子沟村将“互联网+”融入到教育之中,开展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逐渐转变思想,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

村史馆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系统展示,将李子沟近几年来各级媒体宣传报道的视频播放给老百姓,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尊重优秀文化传统,发扬优良民俗家风,促进农村繁荣和经济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李子沟村将互联网的思路融入在紫霞书院建设过程中,争取到了重庆巴贝儿集团对李子沟村的教育帮扶(计划总投入356万元),在东川洗尾嘎小学建立了扶贫基地,每个学期向该小学捐赠2000册人工智能教材书籍。2019年7月重庆巴贝儿教育集团带领12位骨干教师和6位在人工智能学习方面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东川教授包括李子沟村学生在内的666名兴趣爱好者,学习代码编程、程序设计。让山里的孩子开阔眼界,接受现代事物,从认识互联网到自己动手运用。

“互联网+宣传教育视频”,汇聚脱贫攻坚舆论正能量

李子沟村的各类报道在中央级媒体报道6篇以上,在云南省级媒体报道12篇以上,在市级媒体报道20篇以上,在区级媒体报道50篇以上,有力的汇聚了脱贫攻坚舆论正能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分别于2017年11月21播出《新时代怎么干》专题片(时长5分钟)、2018年4月2日播出《小洋芋作出大文章》(时长15分钟)、2019年2月13日播出《开花洋芋又开花》(时长15分钟)的报道。加上2017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聚焦三农》“土豆也疯狂”(时长15分钟)和2018年5月《大国农道》(时长15分钟)栏目分别对李子沟“开花洋芋”特色产业进行报道,对于李子沟开花洋芋品牌在全国的推广起到巨大的、辐射式效应,成功打造了“李子沟开花洋芋”品牌。成功实现了从十年前“开花洋芋”仅能卖到0.8元/公斤到目前地头收购价为10元/公斤,价格提升了12倍,让农民有了切身的实惠。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昆明脱贫攻坚”

(2)
上一篇 2019-11-06 16:40:22
下一篇 2019-11-10 15:04:5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