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校园集市扩容消费扶贫“朋友圈”

11月11日,云南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工作队抢抓“双11”消费节点,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职教中心举办了消费扶贫“双11”校园集市活动,线上对接电商扶贫平台、线下开展农校对接,牵头多家定点扶贫单位共同参与。

“双11”校园集市扩容消费扶贫“朋友圈”
冒雨开展校园“双11”共话消费扶贫主题活动

与消费市场的一次“亲密接触”

“过去大家在淘宝上过‘双11’,今年我们在学校里自己过‘双11’,参与构思、备货和销售每个环节,感觉更加充实有意义了!”怒江州职教中心护理大专班学生胡兴琴和同学组成了勤工俭学学生团队,在本次校园“双11”活动中自主售卖护手霜、牙膏等日常用品,“这些商品都是征求班里同学们意见去采购的,大家自愿报名、自主策划、自负盈亏。”

“双11”校园集市扩容消费扶贫“朋友圈”
泸水市上江镇大练地驻村扶贫工作队展位

本次校园“双11”活动分为特色产品展区、学生创意展区和美食文化展区。长街上一顶顶彩色的帐篷,是泸水市各定点扶贫单位、州职教中心学生、大练地村建档立卡群众等精心准备的40个特色展位。展位里各种商品玲琅满目,有鲜美的羊肚菌、浓郁的咖啡、甜蜜的蛋糕、DIY装饰品等,不少展位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热闹场景。

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定点扶贫工作实际,创新产教融合消费平台载体建设,聚焦教育帮扶和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强化教育和地区产业、贫困村发展协同力,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创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通过模拟市场交易培养参与者市场意识,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积极性,拓宽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渠道,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教育+”模式

“双11”校园集市扩容消费扶贫“朋友圈”

身穿傈僳族民族服装的建档立卡户利言是大练地村扶贫车间的销售代表,参与了这次校园“双11”活动,热情地向过往的顾客推荐村子生产的草果、红米、香砂等特色产品,“大练地村农产品加工和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创办后,村里的农货有了统一的包装和标识,也找到了销路。”

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紧扣增收、减贫、创富、共享四个环节,采取“加减乘除”四步法,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教育+”模式,助力定点帮扶贫困村脱贫攻坚。

“农校对接”为关键途径,“消费扶贫”为主要做法。签订消费扶贫合作备忘录,引导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持续批量走进云南工商学院、大理大学等省内院校,支持建设民族手工和农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约300人次就近务工,保障每人每天最低工资120元,打造贫困群众前期发展生产增收、中期就业务工增收、后期参与分红增收的全过程帮扶链条。

打好“绿色食品牌”,拓展消费扶贫“朋友圈”。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市场转销环节,构建面向校园、机关和互联网的三个直销平台,做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形成产品“从田间道餐桌”的联动。鼓励省内院校、挂联单位以购代捐、以奖代补。同时,支持怒江州职教中心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为深度贫困地区培育职业技能人才。

发挥党员“双带”示范引领作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挂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3户2004人发展豪猪特色养殖,充分激发贫困村、贫困户“造血”功能,着力打造定点扶贫新引擎。

健全户户参与、人人共享的利益机制。建立消费扶贫分红对象评选机制,“奖勤罚懒”表彰生产户,关注关怀特殊困难群体。2018~2019年连续2年开展消费扶贫创收显著,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副产品约70余万元,面向180余户建档立户开展消费扶贫分红10万余元,户均增收500元,其中20户因消费扶贫带动产业增收而脱贫。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1)
上一篇 2019-11-13 17:19:50
下一篇 2019-11-26 15:48:5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