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岭的“鸟人经济”火了,生态红利吃不完

“今天真是太幸运了,居然看到两只白鹡鸰在树枝上跳舞。”“我拍到了雪雀。”12月,北方银装素裹,而高黎贡山仍旧漫山翠绿、鸟语花香,几位观鸟者一路讨论着,在鸟导葛宝智的带领下回到民宿。没过多久,一个外国观鸟团的大巴缓缓驶入农家乐大院,车上有来自瑞典、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不同国家的10余名鸟类爱好者……

百花岭的“鸟人经济”火了,生态红利吃不完
观鸟节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这里是保山市潞江镇百花岭村,地处高黎贡山东麓,是一个综合性生态旅游区,迄今共记录了525种鸟类,约占云南省记录鸟类总种数的54.8%,又被誉为“中国的五星级观鸟圣地”“中国观鸟的金三角地带”“飙鸟的最好地带”。从2016年起,百花岭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高黎贡山国际观鸟节。2018年,这里接待的观鸟旅游者超过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

30年前的赌约变现实

百花岭的“鸟人经济”火了,生态红利吃不完
百花岭村吸引了众多拍鸟爱好者

“现在来我们这里玩很方便,吃住行一体。”葛宝智拿着当天做鸟导的500元收入笑着说,与此同时,他的家人正忙着为游客倒茶、摆碗盘、炒菜、上菜。

“鸟导”,顾名思义,就是观鸟导游,他们的工作就是带着游客找鸟、赏鸟。如今,做鸟导已成为百花岭村大部分年轻人的副业,像葛宝智这样的鸟导还有80多名。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百花岭观鸟产业链逐渐成熟,村民人均年收入也随着提高。

“一人脱贫不是脱贫,只有整个村子发展起来,大家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百花岭村党总支书记封再标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据他介绍,过去,当地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种植水稻和玉米,一年每亩地收入大约2000元。村民们靠山吃山,就是砍伐、采摘、打猎。

而现下,靠山吃山依旧,方式却变了。

“以前我一天能打100多只鸟,可准了。”77号鸟塘的塘主“百花岭老侯”候体国,既是当年带领大家进山打鸟的人,也是现在号召大家护鸟、建鸟塘的带头人。

1989年11月的一天,候体国在山林里遇见一对来观鸟的台湾夫妻,夫妻俩提出,如果候体国能帮他们找到画册上的鸟,将支付相应报酬。那一天,他们共看到了160种鸟。临走前,夫妻俩与候体国打赌,只要他不再打鸟,未来将会有世界各地的人到此,有挣不完的钱。

没过多久,这个赌约变成现实。台湾夫妻将百花岭的鸟群信息发布在网上,一时吸引了众多爱鸟人士。最初是外国专家,后来又有许多国内的鸟类专家,近年来,大批拍鸟爱好者也慕名而来。

2009年,百花岭建起了第一个鸟塘,为外来拍鸟爱好者提供观鸟服务,每个机位收费20元。从过去的“野拍”到定点拍摄,既提高了拍摄质量,也省去了在山林里盲目寻找浪费的时间,外来拍鸟人数逐渐增多。每个机位收费50—100元不等,旺季时村民一天收入最高能达到4000元。

看到收益后,村民们纷纷效仿。村里小卖店柜台上常放着的弹弓没有了,一个个鸟塘如雨后春笋般冒了起来,鸟塘旁用遮阴网搭了个大棚,可以容纳多个拍鸟爱好者一起拍摄。

候体国常说,是鸟让大家得到了收入,改变了村里的面貌,过去带大家打鸟,现在要带大家爱鸟,要用心、用生命去爱护它们。2018年,村民成立了爱鸟协会,爱鸟协会带领大家不仅撤下了防止鸟偷食庄稼的粘网,甚至会在庄稼、水果成熟的季节,为鸟主动留出少量食物。

观鸟经济产业链逐渐形成

百花岭的“鸟人经济”火了,生态红利吃不完
美丽的百花岭

在观鸟经济形成之初,百花岭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全村只有候体国一家能腾出7间客房给观鸟者入住,而更多的拍鸟爱好者只能往返几十公里再回到镇上的宾馆。看到这一现象后,百花岭村委会主任董建强到潞江镇申请了19个宅基地指标,给当地有条件的村民进行民宿改造。目前,全村共有21家民宿,可同时接纳游客700多人。

为了防止村民之间产生恶性竞争,2014年4月16日,董建强又联合全村及自然村集体成立了隆阳区越腾古道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对当地鸟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售票机制,同时还采用山林、资金、土地、房屋建设按户入股分红的形式,形成人人参与,共同致富的局面。

同时,在合作社的引导下,村民们逐渐用橘子、咖啡等经济作物替代了过去的水稻和玉米,也为外来观鸟者提供交通接送、背包上山、送饭、鸟导、场地租赁等服务,一条生态经济产业链逐渐成熟。

村民上下一心

“过去我在一个公司上班,工资每个月几千块,但常常加班,现在家里做鸟导和住宿,所有收入每年大概有几十万元。”葛宝智是候体国的女婿,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滔滔不绝地为观鸟者讲解鸟类趣味知识,他适应得很快。在他家的民宿里,常常会不定期举办自然教育、营地教育等,他希望能将大自然的世界分享给更多的人。

成立于1995年的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是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因为“鸟人经济”的逐步发展,村民也开始对森林有了感情。这其中一位,就是护林员刘绍纯。

曾经的刘绍纯,也和村里很多人一样,砍伐木料去换钱。2005年,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将刘绍纯招收为护林员,14年来,他一直巡护着这片家门前的大山,每个月还要和其他护林员轮流进山住上8天。

身份的转变也为刘绍纯带来了思想上的转变,一方面是在巡山过程中对森林逐渐有了感情,另一方面则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可观收益,他开始意识到过去砍树赚钱的得不偿失。“靠山吃山不能只是一次性索取,要保住现有资源永远利用。”刘绍纯说。

百花岭的“鸟人经济”火了,生态红利吃不完
观鸟节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高黎贡山的森林覆盖率达89.6%,林木绿化率92.3%。

而村民,从“猎鸟人”变成“护鸟人”,从“伐木者”变成“护林员”……大家在护鸟和护林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分享生态红利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主动拓展脱贫致富道路。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2)
上一篇 2019-12-24 11:49:23
下一篇 2020-01-02 15:16:3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