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
-
基层考核要善做“减法”
在某财力弱县,一位干了25年的村支部书记向半月谈记者倒起苦水。这位书记说,这些年党和国家政策好,以前让人发愁的农民负担、子女教育、看病报销等老问题已大大缓解,“报材料”…
-
是什么让基层治理变“笨”了?
6月1日《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版,几乎用整版聚焦了一个老话题——形式主义。刊发的3封读者来信,分别反映了用“按规定办”塞责、考核指标不合理、事事过度留痕3个典型现象。 此次疫情…
-
基层减负需直面难点痛点堵点
基层作为党和政府的“神经末梢”,直接决定了党中央决策落地效果和群众满意程度。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必须直面基层的难点痛点堵点,从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做起。…
-
基层干部的“一杯茶、一张报、一整天”
最近身边有人又在“老调重弹”,他们说:“你们的工作不就是‘一杯茶,一张报纸看一天’吗?”这都2020年了,还有人觉得加入公务员队伍就是进了养老的“安乐窝”吗?我身边的基层干部面对这…
-
评论 | 基层不能“牌”满为患
“牌子乱象”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必须坚决清理。 基层挂牌子,原本是指示和告知,让群众了解部门职能,办事进对门找对人。 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习惯从本位出发,给基层挂上牌子、铆个…
-
减负不减速 松绑不松懈——基层赋能跑出“加速度”
01 如何破解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占用大量精力问题 发扬好文风、开管用的会 进社区助力疫情防控,包联企业加速复工复产,走进田间为农产品直播带货……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
-
不解决问题的会就别开了
“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做到真减负、减真负”,近日中办印发的《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再次对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提…
-
关于基层减负观测点蹲点调研工作情况报告(节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基层减负年”决策部署,以下看上了解基层减负实际效果,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机制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选取38个县(市区旗)、企业、学校…
-
用改革减少“甩锅”,为基层“放权赋能”
从曾经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到如今的“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基层治理中,一些地方习惯了责任层层“下推”,但却并未把权力同步“下放”。国家治理体…
-
“考核依赖症”该治了
“考核就像车轮战,一轮一轮不间断。”记者近来在基层走访减负情况时,有基层干部用一句玩笑话,道出考核任务的繁重。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统筹,不顾基层人力几何、工作量多大,…
-
让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文书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之所以成为问题的焦点,究其原因还是一些单位减压减负没有真正落实到末端,导致基层忙乱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很多单位,文书是各类文电的最终接收者、具体承办人,基层忙…
-
提升基层“减负获得感”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各地精简文件、狠刹会风、规范调研、减少督查、清理政务APP和微信工作群……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基层负担,但仍有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群众对减负的“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