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
-
深入认识和把握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 文化扶贫不是单方面输入文化
当前,有些人认为贫困地区没有文化,即使有也是贫困文化、落后文化,文化扶贫就是向其单方面输入文化。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害的,需要加以澄清。
-
江城县农家书屋全覆盖 用文化软实力“富脑袋”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扶贫过程中将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真正让贫困户做到“拔穷根”“摘穷帽”“富脑袋”,从而实现“富口袋”的目标任务,普洱市江…
-
保山龙陵大地唱响文化扶贫“好声音” 非遗“引爆”夜经济
在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的“稻花鱼节”、碧寨乡的“山歌节”、勐糯镇的傣家“泼水节”、木城乡的彝族香堂人“火把节”……一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近年来,龙陵县在推动文化传承…
-
用文化为贫困乡村“充电” 曼吕村这样让文化更自信
今年十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检查验收,成功摘下了“贫困帽”,对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推进乡村繁荣发展,曼吕驻村扶贫工作队从文化建设着手…
-
云南省文化厅举办2018年永胜县东山乡学生暑期“艺术点亮人生”夏令营培训班创新文化扶贫新模式
8月14日,由云南省文化厅主办,云南省文化馆、云南省文化厅驻村工作队承办的2018年永胜县东山乡学生暑期“艺术点亮人生”夏令营培训班在云南省文化馆群星苑开营。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益智益…
-
文化扶贫:“我是小小考古家”——云南山区学生走进汉唐长安
7月24日,“我是小小考古家”夏令营之东山乡牦牛坪小学学生走进汉唐长安暑期特别活动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举办开营仪式。本次活动于2018年7月20日开营,20名来自永胜县…
-
陇川县村里的白墙会“说话”,画笔传递脱贫攻坚正能量
近日,行走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傈僳田头寨的人们,纷纷被乡村文化墙独特的风景所吸引。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壁画,将脱贫攻坚政策、村规民约、民族文化等内容,生动的“映”在墙上,…
-
李茜:关于“文化扶贫”的相关思考
文化扶贫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总结当前社会语境下文化扶贫的相关内涵与项目设计,结合省文化厅近一年来的文化扶贫实践,提出进一步做好“扶智”、“扶志”工…
-
富了口袋富脑袋,保山镇北社区人人争做“三有”新农民
“钱袋子喊富,脑瓜子叫渴。”这句话在几年前的镇北社区十分流行,它说的就是农村文化生活落后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现象。富裕起来的镇北社区村民富而思文,不愿再继续“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
-
周国祥:坚决打赢精神扶贫这场硬仗
只有既物质富裕,又精神健全,才是真脱贫,才是可持续的脱贫,才是全面的脱贫。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这样的精神扶贫,才是扶贫的根本之举、治本之策、关键之招。只要人这一根本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水到渠成,就会不攻而破。因此,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知党恩、感党恩,更关心帮助支持精神贫困的群众,用好激励奖惩监督措施,坚决打赢精神扶贫这场硬仗,才能全面夺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的胜利。
-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的策略研究 —以永胜县东山乡牦牛坪村精准扶贫为例
文化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中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如何提高认识,多策并举,认真开展农村文化扶贫,丰富贫困地区农村文化生活,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文化扶贫”案例,首先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不足之处,然后就如何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展开了文化扶贫的策略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扶贫培养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张庆:赋民族文化于扶贫之中
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开发与保护,使民族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进而激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让文化自觉激发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脱贫”的外源动力向“我要脱贫”的内源动力转变,即赋民族文化于扶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