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札记:当“正青春”邂逅“最基层”

好事正酿,万物复苏,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全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在更广阔的基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阳春三月,春天的温柔慢慢长满了枝头。这也我作为选调生,在基层经历的第一个春天。

从忐忑报名到激动报到,从枕典席文的冬到尘埃落定的夏,我们总是在不断重复相遇与离别的故事。硕士毕业后,我带着一腔热血,怀揣一颗赤诚之心,来到周恩来总理家乡,踏上我的选调生之路。当“正青春”和“最基层”不期而遇,我在基层练本领、学“手艺”,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感动,让我愈加坚定在扎根基层的路上一往无前。

一吻一合,一接一承,是严丝合缝的“榫卯之劲”。

“大家好,我叫小李,请多多关照”是我俗气而老套的招呼方式,也是我基层岁月的开场白。科室主任严姐热情而细致地了解了我的情况,弯弯的双眼带着笑意:“小李,你能坐得住吗?”坐,是我过去近二十年求学路的重要部分,“我当然可以,这又有什么难的!”一台老式电脑、一本《党员发展手册》、一盏清茶,开启了我的党建办时光。

在初至党建办的一个月,记忆最深刻的只剩下鲜艳的党旗、人满为患的科室,和一摞摞厚厚的档案卷宗。后来才知,从早到晚的枯坐、苦学是多么辛苦和必要。严姐烧水泡茶时的点拨使我豁然开朗,“小李,基层的工作就像茶,耐得住高温熬,才能由卷到舒、由浮到沉。做基层工作更是要以心换心,像茶叶一样沉潜下去,才能把杂事、琐事干好,在其他人的心里浮上来”。

我明白了,方寸间的榫卯智慧,是卸去躁气的认真严谨,是与基层群众的若合一契。我也会努力做到始终与上级政策接轨,始终和百姓利益衔接,真正学好基层干部的榫卯手艺。

一丝一缕、一穿一插,是横编竖织的“竹编合力”。

“小李,你看看,我今天走了三万多步。”忙碌了一天,同心村的杜书记跟我展示他这一天工作的“成果”。

征迁工作一头牵着经济发展,一头牵着群众切身利益,急不得也慢不得。在协调时常涉及各方利益权衡计较,征迁补偿问题更经常成为矛盾冲突的“中梗阻”与“导火索”,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刘大叔高龄独居,患有基础疾病,因为搬迁后难以找到住所,迟迟未签订协议,看到工作人员就绕着走。查明原因后,我们果断实行“一户一策”,连续7天上门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在政策范围内最大程度予以照顾,政策范围外也托底予以人文关怀,并协调街道敬老院为其安排房间,最终用诚意打动刘叔同意搬迁。

基层一线是最好的“练兵场”“磨刀石”,竹编的故事,何尝不是年轻干部的故事。书写青春故事,就要将干部力量转化为群众办实事,变政府部门“独角戏”为群众享有“大合唱”,把屁股端端正正坐在群众这一边,才能学到真本事。毕竟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

一锻一造,一焙一烧,是金刚淬炼的“瓷器本领”。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不仅需要做得过人家、说得过人家,更要写得过人家”,这是刚刚入职时,党政办主任丁哥和我说的话,经历了半年的基层工作,如果现在还有人跟我说基层工作难做,我仍然认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初步接触材料工作时,我毫无头绪、手忙脚乱、杂乱无章,中间也经历了焦虑、迷茫,还有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抓耳挠腮,我曾一度委屈过、迷茫过、痛苦过,但是我没有被困难打倒过,这样的成长经历给予我的是一种成长。功夫不负苦心人,一个个文字在我的指尖不知疲倦地跳跃着,撰写的稿件终于在县级平台发表。很快,一篇、两篇……我的文章逐渐得到市级、省级更多平台的认可,在反复撰写与尝试中,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老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只有迎难而上,在复杂纷杂的基层“窑火”中经风雨、强筋骨、长才干,懂得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才能主动“破局”,涅槃煅烧成“器”。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在接下来的基层生活中,我将会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为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用热心与热情点燃奋斗的火种,将“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一言一行。百日的基层时光,我得到了身心的历练。学过的知识是我的行囊,未经的历练是我的方向。青春奋进,阳光正好;任重道远,吾辈自强。

(0)
上一篇 2023-03-15
下一篇 2023-03-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