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3·15:解读孰“真”孰“假”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马营镇薛屯村选调生 高璐

“人生至境真善美,亘古不易首为真。”正是两会闭幕时,恰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再次掀起“打假”热潮。党员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担负着党和国家的重任,更应明辨孰真孰假,始终在“真”字上下真功夫,用“真诚”“真干”“真相”赢得“真心”。

庸懒散浮拖的“躺平”行为是假,要用“真诚”听民声。“升官发财请往别处,怕苦怕累勿入此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进入党员大家庭就意味着奉献与服务,迈入公职队伍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诸如接待群众粗声暴气、应告知事项不一次性告知、工作“闭门造车”、“新官不理旧事”、审批事项和执法检查吃拿卡要等问题,在党员干部身上要坚决杜绝。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唱“高调”,不摆“架子”,多到群众家里谈谈心,多在百姓炕头聊聊天,了解百姓需求,通晓民心所向、民意所至,清晰百姓对乡村振兴和家富国强的美好期许,做群众工作最直接的谋划者、参与者和执行者,做同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好干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搞“形象工程”的“花拳绣腿”是假,要用“真干”解民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从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再到脱贫攻坚的中国奇迹,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点一滴干出来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不做“堆盆景”“造风景”的表面文章,更不能干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糊涂事,否则炮制出的“政绩”再好看,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去除浮华之气,拿出钉钉子的精神和水滴石穿的韧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解民之忧、砥砺奋进,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坚决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

假公济私的“贪污腐败”是假,要用“真相”答民意。“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现实中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甚至因私欲熏心大搞行贿受贿、权钱交易,专题片《零容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狂飙》用鲜活的事例讲述了这些干部最终是如何落入贪污腐败的深渊。“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要自觉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主动承担为民服务的责任,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真正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民办事、为民谋福上。

(0)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