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这里的村子是这样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集宁区委组织部

“脸上有笑容、田间有收成、心中有希望”,这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农村与村民的真实写照,绿树绕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已迈着矫健的步伐款款而来。

脸上有笑容感谢党的好政策

今年81岁的宋岐山老人和他的老伴张林现如今的日子,红火而幸福,4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在村委会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被整理得井然有序。李子树、杏树、果树等多种树木整齐地种植在院子的东西两侧,呈梯田状的园子里被种上了土豆和各种蔬菜,院子北面的四间崭新的砖瓦房是2018年危房改造时翻新的,庭前屋后被老人收拾得干净利落。老人常说:“感谢党的好政策,给我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老两口这把岁数了还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得珍惜呀!”

宋岐山老人的美好生活只是集宁区广大村民的一个缩影。如今,集宁区的每村每户,每天都有着新变化。“文明、宜居、绿色、发展”是集宁区近年来对外展示出的新形象。“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是这座城市建设之要义,不仅城里要生态宜居,乡村也要美丽整洁。走进马莲渠乡三股泉村,绿树环抱村落、庭院花木掩映、绿植成行,在村里的小广场,健身设施整齐排列,文艺演出活动也会时不时地“光顾”……一张张美丽的笑脸,时刻展现着村民的喜悦与幸福。

田间有收成让产业真正富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改进帮扶方式,提倡多劳多得,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白海子镇杨家村村民罗普的杏园内,各种品类的杏树枝繁叶茂,大棚中的西红柿、草莓、黄瓜正在渐渐成熟。罗普是这20个采摘大棚的管理者,也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的大棚种植业不仅能带动就近村民就业增收,还为拉动集宁地区“乡村游”“采摘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打出了金字招牌。

白海子镇南洼村,不断发展种植业壮大集体经济,种植青贮全株玉米200亩,种植胡麻、油菜籽等油料作物380多亩,种植马铃薯30亩,从整地、购买农资、到中期的田间管理、再到收获、以及收获后的胡麻、菜籽、土豆等农产品的售卖,南洼村第一书记岳建文带领全村村民走上了致富发展的新路子。

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今的集宁区让田间收成满满,也让村民口袋满满。

心中有希望乡村振兴在前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每一个“村里人”的梦想。

集宁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本土人才,引导人才返乡就业创业,通过大学生定向培养、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大力推行培养土专家、田秀才,让他们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让了解家乡的人去改变家乡,让热爱家乡的人去振兴家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工业化”管理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发展培育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同时,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和文明内涵,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村民日常生活中。大力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和“十星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促使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环境优美、文明诚信、勤劳致富良好风尚在每一个村落里落地生根。

随着各村路、水、房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厕、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相继亮相,集宁区的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来,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也在日益增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目标就在前方。

(0)
上一篇 2020-06-03
下一篇 2020-06-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