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稿的“度量衡”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计量是关键。计量,通俗地说,主要是解决准不准、离准不准还差多远,并校之以准。我国历史上有关计量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从黄帝时期的黄钟律,到秦朝制定度量衡,再到今天市场上的公平称等,在生产生活中到处可见计量的应用。由此,细细思考,会发现,上稿也有它的“度量衡”。

这取决于文章情感的“深度”。带着情感去写文章是生动的,是鲜活的,能字字“生花”。倘若没有情感的注入,就如“寂寥一枯木”。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留给我们的佳句名篇,无不反映了忧国忧民之情。追昔抚今,今天的“文章”更要有这样的情感深度。对党要忠诚,对人民要热爱。越是忠诚,文章所透着的情感越是自觉,越是坚定;越是热爱,文章所散发的情怀越是细腻,越是深沉。只有站稳群众立场的文章,才能深入人心,才能打动编辑老师。

这取决于文章视野的“器量”。看到大海,心情就能舒畅,那是因为海纳百川;登高望远,更能笑看风云,那是因为天下山水一览无余。文章的视野当如此。比海更宽广的是人心,比山更高的是脚步。要写出好文章更要有这样的“器量”。“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写文章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能沉入到发展的全局中思考,深入论证,开辟论点,登高而呼。写文章要顾全发展的大局,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偏离群众的本意,要能体现文以载道,为大局助好力,为“更好”而“疾书”。写文章要能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的放矢,精准探究,如果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写的文章更要能给读者以启迪,发人深省,抛砖引玉,引发对问题的更多思考和见解。

这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平衡”。文章被编辑老师选中上稿,既是对作者笔功和勤奋的肯定,同时也打开了一个“窗口”,传递着一个“声音”。多听不同的声音,多看不同的观点,才能让人耳目一新,才能更加科学地思考。集思,才能广益。投稿的文章多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读者更希望看到的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对不同问题的独特视角,期盼的是博观而约取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曾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体现着伟大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写好为民好文章,又要积极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之中,奋力开拓“书”的传奇。

(0)
上一篇 2021-05-05
下一篇 2021-05-0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