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物“说话” 品读中华文化

湖南省临湘市忠防镇人民政府 卢默民

洛神赋图是如何描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有多令人神往?近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25件国宝将依次在纪录片中亮相,以每集不到5分钟的短视频形式让文物“说话”,展现文物风采,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求大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滋润土壤。“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奋斗者要勇当文化的“自信者”“保护者”“传承者”,为文化之根、文化之花、文化之果厚植蓬勃力量。

自信扎下文化深根

中华文化必须自信,“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什么?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要紧握“文化是民族之魂”这把“金钥匙”,以获得坚守的从容与奋进的勇气。中华文化必然自信,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往往依赖于军事征服,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一旦军事征服的强力控制减弱,地方独立又如雨后春笋冒出难以抵挡。相比之下,我国自秦朝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以来,中华文明就一直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统一的文化核心。如今世界外部环境风云诡谲,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要进一步凝聚共识,铸造“铁”一般的自信堡垒。

保护浇灌文化繁花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但近年来,世界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损失时有发生。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将2000万件藏品烧毁,两百年的研究和知识付之一炬。85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大火将整个教堂顶部木质结构全部烧毁。我国近代的圆明园大火,也烧掉了古代最繁华的艺术宝库。文物被烧,文化被损,无不令人扼腕叹息,心痛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坚决厚植守护民族根脉的初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遗产传承到自然遗产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的重要指示部署。6月13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项,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不仅要加强人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筑牢制度堡垒,让文化遗产从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方面寻发展。文化繁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惠及每一个人,我们要站在履行保护责任的新起点上,力争保护上“新台阶”,充分让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传承缔结文化硕果

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一方面,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讲究海纳百川。现存不少丰富的精神内涵,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几千年下来,文化百花齐放,做到了“儒、释、道”三家的互补。另一方面,传承中华文化也绝对不是简单复古,而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创新实践中传承发展。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人在挫折中顽强拼搏,浴火重生,靠的就是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革命文化。如今,新时代的中国将继续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汲取磅礴力量,不断壮大文化之枝干,努力缔结文化之硕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中,我们要继续当好文化的“自信者”“保护者”“传承者”,为文化之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厚植蓬勃力量。

(0)
上一篇 2020-06-15
下一篇 2020-06-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