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当涵养“冰壶之德”

上海市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 李青芸

古代常以“冰壶”比喻人品格清廉高洁,唐代贤相姚崇曾作《冰壶诫》来告诫当朝乃至后世为官者持廉守节、洁身自好。诫文虽短短几百字,但内容丰富、道理深刻,对当代党员、干部在完善德行操守和加强作风养成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怀“冰壶”之心。“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姚崇认为冰壶,清澈洁净至极,没有一点瑕疵,君子面对它,不能忘记一个“清”字。诚然,对当今的党员、干部来说,保持内心清净,追求高尚情操是每一位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新时代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国内外格局复杂多变,我们党还面临着诸多风险和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心灵深处的纯洁和清澈就显得格外重要。党员干部应当把“干净”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一方面要始终保持纯粹的信仰,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律自省意识,及时清除心灵“灰尘”,不留任何私心杂念,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常立“冰壸”之志。姚崇在诫文中坚定地表明自己恪守的信条——“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其实名利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但是名节和利欲往往不可兼得,如何取舍才是最大的考验。中国人历来注重气节操守,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无数先贤志士都以实际行动甚至生命诠释着气节、风骨和操守,今天的党员、干部同样也应具备这样的精神情操。然而,当前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错综复杂的考验时,有些党员、干部却把握不住自己,丧失了理想信念,丢掉了气节操守,最终走向腐败之路。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守政治气节,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在利益诱惑前做到不苟取、不失节、不移志。

常守“冰壸”之德。俗话说:“修德不易,守德更难”,其实说到底,守德难在一个“守”字。正是由于缺少这份至始至终的坚守,才会出现各种各样失德失风行为,比如,有的干部在刚上任时信誓旦旦对党表忠心,之后却在种种不良思想的侵蚀下,逐渐背离党和人民的立场,干起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勾当;有的干部一开始虽然能够做到克己奉公,但是没能抵住一次次的诱惑,最终走向贪腐之路;有的干部在没有权力时,尚能清廉自守,可一旦大权在握就把持不住,在权力的迷津渡口,误入歧途,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由此可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廉洁初心,坚守道德底线,一以贯之做到慎初、慎独、慎欲、慎权、慎微,把修身养德作为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永恒的人生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新形势下,必须始终牢记这一标准,自觉滋养“冰壶”之心,锤炼“冰壶”之志,涵养“冰壶”之德,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

(2)
上一篇 2020-06-15
下一篇 2020-06-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