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不妨用点“中医手法”

中医传统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医生通过对病人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摸脉象诊断出病人所患何病,以便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脱贫攻坚犹如治病,不妨也用点中医手法。

实地“探望”是掌握困难群众真实情况“必不可少”的一步。

中医诊病,首推“望诊”。医生通过对病人的面色、表情等方面的观察,对病症做出基本的判断。想要做好帮扶工作,也要对困难群众进行一番“望诊”。帮扶干部在与困难群众“结对”成功后,要想了解帮扶对象的真实情况,仅凭拿到手里的由困难群众所在乡镇工作人员撰写的简单的文字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非得自己到困难群众家里实地“探望”一番不可。只有帮扶干部亲临其境,走进困难群众屋里,才能看到群众住的需不需要整修、掀开锅盖才知道群众吃的是干是稀、握一把被角才能了解群众盖得暖不暖和……“眼见为实”,通过自己到被帮扶群众家中仔细认真地查看一番,才能对帮扶对象的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会“问”善“闻”是打开困难群众心结“不可或缺”的技巧。

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医生对病人“望诊”过后都会和气地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疾病等。病人会因医生和蔼的态度、平和的语气消除紧张、产生信赖,从而如实回答医生的询问。帮扶干部想要进一步掌握帮扶群众的具体情况,就需要通过时常地到困难群众家里嘘寒问暖地“走亲戚”、唠嗑拉呱地“串门子”,获得困难群众的感情和信赖。才能打开困难群众因种种原因对自己贫困的原因、经过“欲说还休”的心结,引导群众说出心里话。同时,帮扶干部更要像医生“闻声息”一样侧耳倾听困难群众娓娓道来的心语,并从中敏锐地捕捉、感悟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急迫心情和殷切期盼。只有通过循循善诱的“问”和洗耳恭听的“闻”,帮扶干部才能对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了然于胸”。

制定的措施“切”实可行,才是脱贫致富“至关重要”的根本。

医生诊病的目的在于“对症下药”,解除病痛。有句话说“中医医人非医病”,实际上强调的是开出药方要因人而异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更要如此。帮扶干部一定要根据困难群众所处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质等特点并结合帮扶群众自身的健康状况、家庭人口、经济条件等实际,推心置腹地与帮扶群众交换思想,共谋良策。同时还要根据上级的有关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切准“病根”开出药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制定出适宜的措施和项目。切莫“千人一方”,生搬硬套其他地区或其他人的“成功”经验或项目,弄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

中医通过“固本培元”激发病人自身的免疫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扶贫重在扶志!帮扶干部应当把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幸福都是干出来的!”再好的政策和项目也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只要帮扶干部与困难群众同心戮力,充分调动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困难群众就一定能够在经过“一番寒彻骨”之后,赢得“梅花扑鼻香”,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我们也必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0)
上一篇 2021-05-05
下一篇 2021-05-0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