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开”奏响全面小康一路凯歌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阿坝腹地,黑水西陲,山间林木葱茏。车辆绕过一个急弯,一座雪山出现在眼前。这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四座大雪山——昌德雪山。长征路上,右路军将士克服艰难险阻、九死一生翻山越岭的经历,为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的雪山烙上经久不褪的红色印记。

这篇题为《红色村寨的公开账》的报道中所说的“昌德雪山”,是革命老区之一。当年红军在这里的非凡经历,正是昌德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凡革命老区,都是偏远的山区,多年来,那里的群众都处在贫困线水平。这些烙上“红色印记”的地方,也是近年来脱贫攻坚的重点。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的成功实践让这些“老少边穷”地区同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像昌德村这样的“红色村寨”,脱贫致富后抓好“财务公开”,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环节。

“财务公开”赢得群众“信任”。俗话说,“亲兄弟还需明算账”,何况是像昌德村这样2019年全村实现旅游收入110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820.5元的“贫困村”,近年来的变化不是一个翻天覆地形容得出。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红火,集体经济收入可谓“财源滚滚”。然而,这么红火的“合作社”,财务工作却一直由村内一名缺乏专业知识的贫困户承担,账目自然不规范,“公开”度就明显不够,因此群众自然怀疑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集体资金上“动了手脚”,因此向纪委作了举报。可见,真切地抓好“财务公开”,是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

“财务公开”完善权力“监督”。近年来,由于“微权力”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而导致“小官巨腐”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一个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而发展壮大的村寨,如果“账务公开”都不明不白,除了引起群众怀疑外,也极易滋生“微腐败”。“财务公开不能走过场,要主动公开、详细公开,让群众清楚地知道每笔资金的去向。”县纪委的提醒帮助其实是“财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只有让群众对资金的收支情况都明白了,那“微权力”才能在阳光下运行。须知,群众对村“两委”的“监督”才是真正的“零距离”,同时也让“两委”干部增强用好“微权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财务公开”铆足发展“干劲”。“以前村里账目到年底才公开一次,贴在村委会门口,我们不识字也看不懂。”显然,这是明显的形式主义。而“现在村会计定期把收支情况面对面告诉我,能赚多少钱清清楚楚,心里踏实了,对村干部就更信任。”普通群众对村里的“账务”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在致富路上更加信心满满。村“两委”干部能做到“心底无私”,干事创业也就更加坦然;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充满信任,就会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发扬好当年红军“三进三出黑水、筹粮熬盐”的精神,铆足发展“干劲”便会一路向前。

“像红军一样赢得民心,就得敢于接受监督。”作为村“两委”干部,不能因自我感觉“清白”就不规范“财务公开”,因为“清白”与否需要得到群众的认可;作为普通群众,关注村“两委”是否在集体资金上“动了手脚”,是权利也是义务,将不明白的事情搞清楚了,卸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更能打胜仗;作为地方纪委监委,就要善于从群众的言论或举报中顺藤摸瓜,从蛛丝马迹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进行帮扶、纠错。这样,就聚起了民心,形成了合力,全面小康便一路凯歌!

(0)
上一篇 2020-06-29
下一篇 2020-06-2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