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涵养国士精神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党委 杨洪于

“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人民日报》评价钟南山院士的一段话,也是人民对这位于灾难中挺身而出、于困境中纾解恐慌、于无措中寻求途径、于疫情中运筹帷幄的抗疫英雄的普遍认知。

所谓国士,指国中才德为最优秀的人物。宋代的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讲:“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唐代名臣魏征在《述怀》诗中说:“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士,但国士精神却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之所怀。

古人素来尊崇国士,认为他们是国之精神的造就者,国之大业的肩负者,是一国之魂的引领者。历史上的国士,往往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并且有高尚的品格。他们敢于匡扶天下,担负起天下兴亡;敢于为民请命,安定黎明百姓;敢于舍身求法,朝闻道而夕死可矣……像春秋的孔子、三国的诸葛亮、北宋的范仲淹、明朝的于谦和近代的钱学森、邓稼先等,都是以其特殊的风骨、思想,铸起一个时代的丰碑。

国士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文人,而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具有历史决定性、开创性意义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满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天下抱负,又充满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感,还能自觉追求个性与思想的解放,从而形成了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里历代士人最健康、最完美的文化人格。

国士者,从不以自己利益为先,而是一心以国家社会利益为先。但并不是只有知名的人物才是国士,历史上很多国士都是隐于草野之中,因各种原因出不来,但他们往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刻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不断涵养提升自己的才华德行,一旦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他们就能挺身而出。比如,上世纪民族危亡之际,一批仁人志士团结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奋勇抗战,毛泽东更是感慨地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对于党员干部,更应时刻涵养国士精神,既勇于承担自己的个人责任,又时刻坚持自己的社会良知,果敢地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处理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历练自己干事的宽肩膀,在大事要事的重要形势面前把牢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在民生事业的诉求面前快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从而在为民服务的工作中时刻涵养国士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0)
上一篇 2020-06-30
下一篇 2020-06-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