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三张“奖状”

山东省莱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贾绪康

老家有三张“奖状”,分别是爷爷、母亲、父亲在不同年代取得的,蕴含着独特的时代记忆,历久弥新,让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一:先进生产队

爷爷当了十几年的生产队长,他大公无私,率先垂范,非常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善于调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生产队的劳动效益远近闻名,最终在全镇近500个生产队中脱颖而出,被镇公社授予“先进生产队”称号。

爷爷为人很正派,那时他的大哥,也就是我的大爷爷,在村里担任村支书,他俩为了村里的事儿经常吵架,甚至是拍桌子,村里的老少爷们儿都知道,这老哥俩儿又是因为公事儿意见不统一,久而久之,几乎成为“美谈”了。

爷爷没上过几天学,但他很有闯劲儿,为了增加集体收入,他托人从海南岛捎回了“鸭子够”高粱苗(“鸭子够”,是当时社员起的名字,因为株短穗低,连鸭子都够得着),结果还没收获就被当地酒厂预定抢购,这一大胆尝试让生产队的收入翻了好几倍。爷爷办的这件“大事”,立马在整个公社传开,种“鸭子够”也全面推广开来,吸引了很多其它公社前来参观考察,爷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

关键词二:好媳妇

母亲和父亲是同村人,1982年结婚,因为持家有道、孝顺老人,1985年被镇公社评为“好媳妇”。

她还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四个妹妹、一个弟弟。外公是一名铁路工人,常年在外,家里的重担就落在外婆一个人身上。母亲作为大姐,除了完成学业,每天还带着弟弟妹妹干活儿。高中毕业后,母亲在村生产队担任妇女组长,勤劳能干,知书达理,温柔贤惠,这是大家伙儿共同的评价。父亲高中毕业后,在村生产队里担任拖拉机手,技术非常好。同样积极上进、年轻有为,让父亲和母亲走在了一起。

爷爷走得早,奶奶常年有病,家里还有两个十几岁的小叔子,全家的重担都在父亲和母亲身上。对此,母亲没有丝毫怨言,毅然决然地挑起了照顾老人、照顾一家人的担子。一天三顿饭,母亲做好后,总会第一个端给奶奶,看着奶奶吃完后,她才收拾碗筷去吃饭,这让奶奶非常感动,逢人便夸自己有个“好媳妇”。奶奶病重期间,母亲更是身不离床,喂饭洗衣,端屎端尿,没白没黑地伺候奶奶,村里人都直竖大拇指。

关键词三: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父亲做了一辈子的农民,最让他自豪的是,2011年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这让他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父亲高中毕业后,做过很多工作,干过砖窑,开过拖拉机,养过鱼,种过大棚,后来响应政府号召,搞起了农业合作社,从刚开始的四五亩到现在的一百多亩,从单一品种到现在的蔬菜、苗木、药材,成为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后来,村里换届选举,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父亲,高票被推荐为村支书候选人。

面对老少爷们儿的信任,父亲接过了这一“烫手的山芋”,因为当时村里背负200多万元的债务,还有脏乱差的卫生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等等。父亲没有退缩,带领村两委成员入户走访,征求意见,共谋发展道路。没钱,自己垫上;捐资,自己先上;吃亏,自己先来。

经过几年的治理,村里引进了企业,安上了路灯,建了文化广场,小土路变成了油漆路。村民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房,开上了私家车,换了清洁马桶,跳上了广场舞,幸福指数与日提高。

家里的三张“奖状”,有记忆,有故事,更有滋味儿。

(0)
上一篇 2020-07-04
下一篇 2020-07-0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