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我所长 “调”往基层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委组织部 张浩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回信广大高校毕业生时候的勉励。在年初“新冠”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北大医疗队时也对广大高校学子特别是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予以高度肯定。青年力量作为先进知识和活力创新的代表,在当今国际国内大环境下都代表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最好体现。我作为今年的应届生考取了选调生岗位,当初报考时只是了解选调生的概况,对于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比较陌生。最近工作了一段时间,又看到中央对于青年职业规划的引导和论证,我想结合自身简单谈谈做好一名新时代选调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善用所学所长,为基层事务提“精度”。省委组织部门选拔选调生的出发点就是看中了应届大学生理论深度的优势,可以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此时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就依赖更多高素质人才来保障。因为高校毕业生的理论功底是珍贵的,如果能让这类理论深厚的大学生经过几年基层治理的磨砺,将理论原理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所产出的政治成果的科学性将有足够的保证。选调生的优势首先表现在知识水平方面。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性有足够的保障,例如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基层工作的法律普及以及法律应用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在工作中直接将这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为基层治理提供方略。其次,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是高校大学生的另一大优势。我们在校期间所做的课题研讨和实践活动都为我们工作提供了经验。例如在调研活动中,我们对于抽样和比照的规则都有较为恰当的应用,对于样本数据的筛选和甄别也有相对专业的统筹,这种方法为科学决策提供直接的信息来源。因此,作为应届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选调生应当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全面调动,实现基层治理向科学化、精准化发展。

潜心扎根基层,为百姓之事添“温度”。作为党政干部的后备人选及党政机关人员的培养对象,只有深深扎根于基层之后的决策和方法才能“接地气”,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对于基层的深入与否也是评价一个选调生工作的核心标准,首先我认为我们需要具备“基层出真知”的意识。基层作为一个百姓事务的大熔炉,各种事情都会交杂于此,也正是这个原因,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才无比重要。百姓之事无小事,只有真正为民着想并付诸行动,才能让百姓觉得温心。其次,与百姓交往要有技巧,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中学会将心比心,将乡镇里的各位叔叔阿姨当自己的亲叔叔亲阿姨看待,多一点关心和耐心,不耍小聪敏不玩滑头,这样才能树立在群众中的威望,政策在执行阶段才能“一路绿灯”。相对于专业所长作为“硬实力”的存在,潜心扎根群众就是态度方面的“软实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对基层服务工作确实用心,对百姓之事确实关心,一定会获得群众的满满爱心。

克服畏难情绪,为自身磨砺上“强度”。除了对专业水平和工作方法的要求,我认为选调生所需的最重要品质就是敢吃苦的决心。基层工作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是挑战,相比于书本中公式公理的推导,群众之事最难办,它的难度来源于这是一个需要经验和经历才能摸索出来的道路,并无捷径可走,这也就是党和国家希望看到未来干部的培养历程,不应该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更像是“风雨后的玫瑰”。此时我们不能缩手缩脚,因为害怕疼痛而回避问题,而是应该迎难而上,从最棘手的乡镇基层问题开始,把手头的事办完美,把老百姓的嘱托记心间。当代青年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彰显青春澎湃力量的同时肩负起人民的希望和嘱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选调生,我们要有能吃苦、敢吃苦的决心,基层工作无易事,我们作为高校毕业生在处理基层工作时可能会为实际经验不足、沟通方式不恰当、能力存在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但我们始终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基层的经历对于自身价值观的树立以及人生目标的规划都有重大意义,应当将其看作是一次推动自身质变的过程。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身为一名选调生,要牢记使命,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才学,将百姓之事当自己之事,不畏难敢担当,真正做到“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我作为选调生的一员号召大家共同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及基层治理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所服务的每个乡镇基层都能因为我们的奉献而绽放光芒!

(0)
上一篇 2020-07-14
下一篇 2020-07-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