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写作“四忌”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人民政府 司徒蒽

在单位往往会看到一些人因材料写作“伤透脑筋”,因总结汇报“苦不堪言”,这是典型的“理论恐慌”导致“本领恐慌”。基层工作要“走对路子,躬下身子,想出点子,拍响桌子,写出稿子”,落脚点在于“写出稿子”,总结工作中经验做法,运用实践,指导实践。基层干部要当好“千面手”,“刀枪棍棒”样样会“耍”,“说学逗唱”样样会“用”,因此“写稿子”也是基层工作的重要一环,要想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灵魂的文稿,就要注意“四忌”。

觅食,切忌“闭门造车”。觅食,就是在提笔之前收集材料的过程,材料的真实性和新鲜度决定了整篇文章的高度。一些人在起草文稿的时候,往往觉得言之无物或是写不到位,就是对情况不够了解,不够熟悉,一知半解。熟悉情况是起草材料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材料本身就是现实情况的文字反映,“闭门造车”写不出高质量的材料。需要去实践,熟悉情况,要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全面、具体、深刻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具体工作的操作和难题的破解,加强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

操刀,切忌“拿来主义”。操刀,是提笔写文的过程。一些人为了省事,把“笔”换成了“剪刀”,到处复制粘贴“借鉴”。殊不知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作者的思想主张,硬是“拿来”会与实际不符,不能真实反应当地民生问题,“生搬硬套”的文章自然就失去真实性,也就没有学习借鉴的价值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做到知识容量大,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因此,写文稿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需要真实调查研究,做到了然于胸,才容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从理性认识向理论的高度升华。

配料,切忌“千篇一律”。配料,决定了整篇文章的“色香味”,是作者彰显个性的过程。个性就是特色,个性需要创新。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材料最忌的就是雷同,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要因时、因事、因地、因人有所变化,或独树立一帜,或别具一格。比如经济工作会、全委会等会议,内容大同小异,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又要谈出新意。“旧酒还得装新瓶”,这就需要有独特的角度、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思想、独特的文采,才能让文章走出“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套路化”“格式化”“形式化”,文章才会有理论色彩、有思想内涵、有真知灼见、有鲜明的观点。

雕琢,切忌“草草了事”。一篇文章能否朗朗上口,雕琢很关键,“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雕琢是文章修改的过程。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切莫草草了事,否则容易前功尽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前期花了大量时间收集整理的文稿,因几个词、几句话不恰当,就付之东流、功亏一篑,实属不值。要想酿造上好佳作,就需要对形成的材料初稿进行反复推敲,进行淬火、打磨。同时,写好了以后,还要把材料从头到尾念几遍。往往一念,就会发现许多不妥和缺陷。通过角色模拟,身临其境,大声地诵读,材料中的一些问题就自然会暴露出来。

有人吐槽:“搞材料,被人笑;手起泡,头发掉;耗烟草,费灯泡。”文稿写作确实饱含酸甜苦辣,我们只有做到心如止水、韬光养晦,才能水滴石穿、铁杵成针。

(0)
上一篇 2020-08-10
下一篇 2020-08-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