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年少“拉果子”时光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委组织部 高华超

我的家乡位于鲁东南丘陵地区,花生是当地种植最普遍的农作物之一,一般用来榨油或者卖钱。“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要经过耕地、播种、施肥、拔草、除虫等多个步骤,一棵花生才能长出果实。每到秋季花生成熟的时候,从地里刨出一棵花生,抖落根上的泥土,就会看见一粒粒花生果如同耳坠上的宝石,饱含沉甸甸的喜悦。

收获花生时,当地农民大多用的是犁和镢头,稍不注意就会把花生的果实碰下来,因此地里总会剩下一些漏收的花生果。上小学的时候,每逢此时,学校里就会组织我们到收获过后的花生地里捡花生,作为勤工俭学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我们当地的方言中,把花生的果实叫做“果子”,所以捡花生又叫“拉果子”。

肩上扛个小镢头,手里提个竹篮子,差不多是孩子们“拉果子”的标配。迎着朝霞从家里出发,走过一条条田间小道,路两边的草丛露水未消,散发着独特的清香。来到一块花生地,要先用眼睛仔细搜寻,看看地面上有没有落下的花生。农民深知种田之苦,收获花生时也是尽力做到颗粒归仓、应收尽收。除非遇到农户抢收或者收获者粗心大意的时候,要不然光靠在地面上寻找,一般难以捡到太多花生。

更多的时候,就得真正去“拉果子”——用镢头在地里一遍一遍地去刨、去划拉,每一条垄、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直到把一个个漏收的花生从地里翻出来。孩子们三五成群,各守一方,弯着腰,拿着镢头,从花生地的一头刨到另一头,时刻盯着翻起来的泥土,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不一会儿,额头上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发现花生的时侯是无比欣喜的,弄掉花生壳上裹着的泥土,握在手里的花生有一粒的,有两粒的,甚至还有三粒、四粒的。每当遇到这种“多胞胎”,就会立即拿起来跟同伴们炫耀,把花生壳捏开一个小口,夹到耳朵上做耳环,同伴们的眼睛里都会放光。

“拉果子”除了要勤快,也要靠运气,大多数时候,在一块花生地里来来回回地翻几遍,也收获甚少,这时就要赶紧转移阵地,寻找下一块花生地。花生的味道是香甜的,对孩子们来说更是难以抗拒的美味,但是同伴们谁都不舍得吃,捡到一个,拍一拍土,就立马放到自己的竹篮子里,一遍一遍地数,生怕少了一个。等到篮子里的花生多了起来的时候,汗水也渐渐湿透了衣背,此时更能深刻体会到父母田间劳作时的不易,也终于理解为什么每次哪怕掉落一颗花生,父母也要马上弯腰把它捡起。

花生是朴实无华的食材,味美价廉又营养丰富,经常被做成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水煮花生的鲜嫩、油炸花生的香酥、老醋花生的酸甜,都令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当吃花生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想起年少“拉果子”的时光,眼前的每一粒花生,也都显得愈加珍贵起来。

(0)
上一篇 2020-08-11
下一篇 2020-08-1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