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一年 我和基层的疏与亲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人民政府 周义博

离别校园,踏上选调生之路,不知不觉在偏远山区已经工作一年了。回味这一年的时光,从初到基层时的迷茫彷徨,到现在热爱基层的潜心奉献,一幕幕画面似乎还停留在昨日,基层的“酸甜苦辣”还萦绕在心头。

初到基层,“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黑夜”中徘徊不前。“上任”前夕,本想着自己也是从农村长大的“农村娃”,对农村的生活还算了解。可真正到了农村,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想到自己和农村竟然是这么疏远!农村,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与生活便利,没有亲人的陪伴,有的只是望不尽的山、听不尽的狗吠鸡鸣。思想上一度出现了失落、迷茫和困惑。找寻方向,冲出思想上的“黑夜”,是能长期在农村待下去的关键。苦寻方法无果,时值迷茫困惑之际,母亲从家中寄来的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犹如一道曙光划破黑暗的天空,为我点亮了前进的道路。“青年习近平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都坚持过来了,这点困难算什么呢?‘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既然来到了这里,我就是这里的人,我定能冲出这困住自己的‘黑夜’。”当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就学阿Q默默开导自己。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主动去适应它。调整心态,走出办公室,交友聊天,和群众拉家常,观赏农村田园风光,不断融入农村生活。农村生活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热闹繁华,但却多了一份静谧惬意,村里的群众是那样得朴实无华,心中的不适应感也开始慢慢消散。

深入基层,“千磨万击还坚劲”,在“迷雾”中探索向前。作为一名新入基层的选调生是需要联系驻村的,这既是组织对选调生的要求,更是我们报考时的初心选择。与学校单纯的环境不同,农村乡镇环境复杂,农业生产、危房拆迁、民事纠纷、社会治安等工作任务繁重复杂,千头万绪。大学生不缺文化、不缺激情干劲,欠缺的是基层工作经验。当初面对基层一些突出的矛盾问题,自己常常找不到“着力点”,慢慢的质疑声逐渐兴起,“冷嘲热讽”开始袭来——“这还是北京毕业的大学生呢?”对于这些质疑与不理解,只能选择默默接受,将委屈咽在肚子里。“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经验,就积累经验,遇事向同事、群众请教,不断学习,将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写进自己工作日记中;没有能力,就锻炼能力,遇事不推诿,主动迎上,在实际工作中历练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慢慢打磨自己。和一年前相比,如今从同事、群众口中听到的多是,“这真不愧是北京来的大学生!”同事、群众的评价转变,是对自己一年工作最大的肯定,自己也开始对基层熟悉起来。

热爱基层,“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光明”中阔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基层,是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强能力、磨炼意志的良好场所,是最能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倾听群众心声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感的地方。在基层工作短短一年,期间经历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救灾等工作重担,适应了“5+2”“白+黑”连轴转的加班状态,体验了基层最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触了最朴实最可爱的农村群众,对基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基层的“距离”又近了一步。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耐得住寂寞,扛得起担子,守得住真情。基层工作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在最平凡的地方,贴近群众,用名为青春的笔在农村广袤大地上描绘出丰饶的景象,用似火骄阳下的滴滴汗水浇灌出“最后一公里”上的民康物阜、乡村振兴。

崖顶雏鹰怀壮志,墙角梅花有暗香。这一年,对于自己来说,不仅是在基层挥洒青春,更像是一次“变形记”,褪去了刚出校门时的稚嫩与娇气,多了一分成熟和稳重。希望基层这片广阔天地能多出一些难题,让我继续磨砺自己;希望自己能始终带着初心永葆热情,奉献更多的光和热。

(0)
上一篇 2020-08-12
下一篇 2020-08-1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